美文网首页消零派081逍遥游专辑想法散文
抄写《道德经》,理解“道”的深意

抄写《道德经》,理解“道”的深意

作者: 晚霞满天染红了脸 | 来源:发表于2022-04-14 22:05 被阅读0次

继续抄写《道德经》,今天抄写了第三十一到三十三章,进一步理解到“道”的特点:朴。

《道德经》可以广泛适用,可以用于兵法,可以用于养生,可以用于教育,也可以用于为政,用于其他。它有广泛的覆盖面。

老子反对战争,但反对的是穷兵黩武。而对于无奈,以自卫为目的的战争,他的态度是“不得已而为之”。达到目的后的态度是恬淡为上,这就是老子关于战争的总态度。恬淡是修道的结果。

“道”的特点就是:其一,朴;其二,自然;其三,知止;其四,处下。“无名”就是“朴”。老子提醒说:始制于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名是人类社会引争端的重要根源。无论做官还是百姓,有名有分了就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分追求名利。不然,轻则纷扰多事,重则身败名裂。

老子提出的“知人难”,也就是现代人说的“知人知面不知心”,确实,知人很难。我们又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马力和人心都永远不可见,因为它们都会变。人心难知,是因为人心易变。要想对一个人有深刻的洞知,最好知道变的因素,或者说,当你变化地看待一个人时,才是知人者明。

知人已难,自知更难。“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他人,是聪明,了解自己,是智慧。“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只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是真的强大。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才是最聪明,最难能可贵的。人在社会活着,就要知人,知人是为了战胜别人。知人可以使自知,自知就能超越自己。一旦自知,就不会再去想战胜别人。

前进的路没有尽头,应学会知足。在知足中前进,就有了理想,有了精神寄托,这就找到了“道”。知道满足的人才会富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抄写《道德经》,理解“道”的深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ex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