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12+林智慧
周末带闺女回泉州看老爸老妈,吃完午饭,大家坐在客厅聊天。闺女看我包里的这本《幸福的种子》就拿出来翻,一看封面就问爸妈:
"外公外婆,什么叫幸福?"
"幸福啊......就是你平安快乐啊!" 老爸老妈搂着女儿笑着说。
闺女又回头问正在打游戏的舅舅,"舅舅,幸福是什么啊?"
"幸福就是有很多钱,咱们想干嘛就干嘛,不用苦逼上班,哈哈!"我白眼了下我弟,嘟囔道:去,别教坏孩子。
女儿跑过来,搂着我的脖子,撒娇:"妈妈妈妈,那你跟我说,幸福是什么啊?"
我亲了亲她的脸,回答她:"幸福......幸福就是妈妈陪着你一起长大啊!"
这是一场温馨的对话。我用了爱的方式,告诉了女儿,幸福是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孩子呢?
在《幸福的种子》这本书里,幸福是什么?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说,这些问题的答案早已全部藏在书里。每一本故事书,用不同的方式把答案早已说的一清二楚了。
重要的是,父母要用自己的声音,把一本本的图画书读给孩子听,告诉孩子书里所写的
事情。于是,便有了这本教父母如何把图画书引入婴儿的世界,教父母选书和读书的书——《幸福的种子》。
绘本是父母读给孩子听的,是感受快乐的,除此之外别无他用。
1. 识字是手段,理解内容才是目的。
近年来,父母们越来越早开始教孩子认字。网上一些训练孩子认字的桌游和课程,适龄年龄是3岁。在教识字的大军中,我们渐渐偏离了读绘本的初衷,把读绘本变成了教孩子识字。可是,识字等于读书吗?
读书不等于识字,识字不等于理解内容。我们让孩子读书的目的是理解书的内容,从而为孩子所用,而不是为了让孩子识字。识字只是手段而已,并不是目的。
2. 读绘本是享受快乐的,不是为学业打基础的
数据时代,网络让我们轻易获得各种资源,却也把我们变得焦虑不安。
随便一搜绘本,跳出的各种文章和言论都在告诉你,一出生就应该给孩子读绘本,甚至的有在孕期就在给孩子读书,囤绘本。对阅读的重视,并没有错,这是好事。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曾经说过,"不阅读的孩子,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差生'的潜质。"可是,当初说着只为培养阅读习惯,让孩子快乐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读书这件事也成了脸面活。
我们的焦虑,大多源自于外界的比较,因为害怕落后。在这种焦虑和害怕中,我们读绘本开始功力,识字、阅读习惯、写作、文字表达能力等。我们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忘记了最初哈哈傻笑的快乐,开始为以后的学业做基础。生命最质朴的感受,就是从心底最深处涌出强烈的、跃动的、无法压抑的喜悦。请把这份喜悦还给孩子和绘本。
因为绘本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启蒙工具。怎么读绘本给孩子听
1. 从封面开始,而不是从有文字的地方开始
拿到绘本,我们大人都是匆匆撇过图片,通过文字来了解内容,我们的关注点在文字,
而孩子却是通过一张张的图片来了解故事的主角,故事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大人看文字,孩子看图片,大人和孩子读绘本的方式是不同的。绘本是让我们先看图的。孩子看图,大人念着文字,孩子的脑袋浮现故事。看一本绘本,我们要带着孩子从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仔细阅读。
2.不要追求获得感,请停止你的"读后指导"
读完一本书,我们大人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趁热打铁,一串问题接踵而来。一箩筐的问题,像冲锋枪一样,突突突的把孩子看完绘本之后的快乐,扫荡的荡然无存。从此以后,孩子在读绘本的过程中,心里一边盘算着妈妈要问什么问题,一边准备着答案。阅读的快乐不复存在,不爱看书的孩子是妈妈们自己培养的,所以就不要抱怨自己家孩子为什么不喜欢看书了。想想我们小时候,语文老师说,"这个寒假我们没有作业,大家在家读些书就行",我们欢呼,我们雀跃,那一刻对语文老师的喜欢无以言表。"大家开学每人交3篇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就行",老师台上一个转折句,台下一片怨声载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喜欢的事情,现在为什么来强迫孩子呢?停止"读后指导"吧。
绘本是媒介,是帮助大人与孩子心灵相通的。从读一本绘本开始,让我们在孩子的心里播下阅读的种子,收获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