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强者心路
中西文化融通学

中西文化融通学

作者: 厦门张介福 | 来源:发表于2018-06-22 06:26 被阅读78次

     一、什么叫“融通学”

     “融通”,指的是心灵的共鸣,意志与追求目标的一致,正如全世界每一个人,无人不喜欢和谐、幸福、被爱和富裕安宁的生活,无人不喜欢长生不老。

    没有人不喜欢真善美的融通;

     也没有人天生就喜欢假恶丑的融通;

    没有人不喜欢知行合一的融通;

    也没有人不恨恶知行相悖的伪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倚靠“融通”--也就是不但意见的一致,更重要的是在心灵上的合一而达到的。

    美国政治协会会长亨廷顿在《文化冲突论》一文指出:“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冲突与分裂,文化文明的认同是源头,尤其是宗教”。这是非常精辟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由此可见,要解决人类分裂与冲突唯有促进人类文化文明的融通与认同。

    马克思说:“所有文化都是在信仰的观念主宰下产生的”。所以,研究中西文化融通,就是研究中西奋斗目标一致的融通。因此,《中西文化融通学》是构建世界幸福和平的独一根基,就是和谐对话(logos)的理论根基。

    五千年的人类史确证:暴力永远不能带来和平与幸福,不是你死我活,就是两败俱伤。

    由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你死我活已经不是局部小范围问题,而是全球性的,是“地球村”的社会生死存亡的问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核威慑、能源枯竭,生态普遍死亡、转基因、克隆之乱伦、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以及高科技的黑客、化学毒气、细菌病毒的生物武器,这六大危机,随时都可以毁灭这小小的“地球村”社会,导致人类同归于尽。因此,学习研究融通学将成为全人类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

    但是,人类文化文明五千年,从来未创建一门专题的“全球文化融通学”的专科学问,为全人类人民,尤其是各国执政者创建和谐对话的语言系统理论根基,二十一世纪,是人类文明五千年最特殊的世纪,信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的全面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所以,“中西文化融通学”的创建,关系到全人类生死存亡大抉择的关键。

    融通是老话题与普世的迷茫

    中西优秀文化之融通,是近四百年来的老话题。

    自明末清初,天主教基督教的传教士、意大利的利玛窦、比利时的南怀仁、德国的汤若望、英国的理雅各等,这些智者不仅是神学家,也是科学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是中国的“古经通”、“五经四书通”。这些人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的科学与文化,成为明清皇朝的一品大臣,而且一致认为,中国五经所信奉的上帝与西方《圣经》的上帝完完全全是同一位上帝。英国的理雅各甚至将“十三经”与屈原的《离骚》、《楚辞》译成英文在剑桥大学开课。

    所以说,中西文化融通,已经是四百年来的老话题,而且中国的近现代如明朝宰相徐光启、清朝皇帝康熙、民国的孙中山、林语堂……现代国内外不断出现许多神学家学者,如美国的远志明、李美基,中国的何光沪、高深、刘小枫……无不一致认为:

    中国远古·上古从伏羲尧舜禹至夏商周的“大道之行”与“祭天”,都是信仰与《圣经》中所说的上帝,是同一位上帝。

    所以说,中西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已经是近四百年来的老话题,这老话题断代于共和国的建立。

    世界两大优秀文化在中国的断代

    1949年共和国建立之后,就以高压手段强化无神论、唯物论、进化论的教育。

    中国的反古经、肇始于1919年五四的“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所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建立,就视古经为唯心主义的封资修毒草,视基督教为“洋教”、“另类”、“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文化工具”,导致中国对世界五千年两大最优秀传统文化的完全断代,是史无前例的。

    文革时,对古经与《圣经》信仰皆被列为专政对象。

    虽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宗教信仰自由与言论自由不断成为实际,政府不但不反对而且给予鼓励与支持。然而,由于解放后整整三十年强化固化无神论、进化论、唯物论的教育,中国新的一代对古经的研究后继乏人,而基督教神学虽然明白《古经》真理,但同样有“只要圣经不要其他任何经典”的固化思想,也使基督教神学家绝大多数对古经一无所知,而且采取排斥的态度。

    中国实际上已成为对两大优秀传统文化最大的文盲国家。

    人文不能研究——天道的断代

    自春秋战国之后,公元前770年的周朝衰而未亡之时,中国古经的研究就开始断代了。有史为证:

     “周室衰、王道废、儒墨始列道” 汉·刘安《淮南子》

    “尧以是传舜,舜传禹、禹传文武周公,周公传孔子、孔子传孟轲(即孟子),轲死不得其传” 唐·韩愈《原道》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礼运》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德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固有儒墨之是非” 《庄子·齐物论》

     以上是孔子、庄子、及汉代淮南王刘安、唐代大文人韩愈等记载的无可抹杀的公认史实。

    《淮南子》的“王道废”指的就是《五经》天之道;《原道》的“轲死不得其传”指明在战国时期孟子死后天道就断代了;孔子所处时代是春秋时代,诸子百家兴起,比孟子早约二百年,孔子就指明“今大道既隐”,也是说天之道在二千五百年前就隐没了。

    而庄子直接指明,儒家的花言巧语“妄称文武,妄作孝悌,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士人不知反本”《庄子·盗跖》。

    庄子是自问自答,直接指明儒家花言巧语(言隐于荣华),偷换概念,以“天子”为神,以人为神,人窃神权,以人以君以“天子”为神,偷天换日,庄子直接指明儒家是“以人配天,以人乘天,乘人而无天,以巨子为圣人”。《庄子·天地·天下》。

    老子当面训斥孔子说:“夫播糠昧且,使天下四方异位,礼莫大焉,而骜万世患,终身之丑”必将使华夏民族陷入“相引以名,相结于隐”的万劫不复自残自虐之中《庄子·天运》。

    老庄对孔孟儒家危害的预言,不幸已成了华夏民族二千多年血淋淋的史实。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庄子·齐物论》

     庄子这句话总结二千七百多年华夏民族失败的血淋淋教训,十分需要深入研究。

    二、中华优秀文化在五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就在五经,这是几千年来国人也是国际之共识。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五经之首,百经之源的《易经》。

    国内外公认:五经的集大成在于《道德经》,而《庄子》一书是最正确最生动活泼阐明《道德经》的集大成。

    所以,只要读懂《庄子》一书,就抓住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有誌为证:“古之道,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其在于‘五经’,百家之学称而道之,老聃闻风而悦,庄周闻风而悦。”《庄子·天下》

    这段经文证明:

    《道德经》与《庄子》都不是老庄所创,老庄只是古之道的“闻风而悦”者,而非作者,都是五经的学习、编辑、阐释发扬者。

    为什么说《庄子》一书是《道德经》之集大成?

    因为这是史学家司马迁所做的结论:“庄子名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qūqiè)》,以诋訿(dǐ zǐ诋毁、诽谤)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司马迁·史记》

    注意:《庄子》一书一方面是阐释《道德经》,另一方面主要的内容就是反对批判孔孟儒家—“诋訿孔子之徒”(不是反对孔子,孔子生前四次“罪己诏”,公开推翻自己儒家学说,所以说,尊孔必须反儒!)

    从魏晋南北朝之后,《易经》、《道德经》《庄子》这三部经典就被称为“三玄学”。

    “玄”者,奥秘也。所以研究“三玄学”必须以经解经,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否则,必将曲解谬解。

     这是为什么 ?

    为什么华夏名族二千多年来仍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代历朝,大智者层出不穷,却都犯了十分幼稚的低级错误?

    因为,从下面列举的例子,就不难看出,如何实事求是地以经解经,根本无需什么智者,就是一般语文水平的初中生,也可以看出,下面古经文所说的都是一神创造论。

    古经所说的“天”,是神不是人,不是皇帝,不是“天子”。

    五经类似下面的经文,不胜枚举。尤其在《三玄学》与甲骨文中,甚至小学生都能理解。

    例如: 《易经·乾卦》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经文十分明确,这位“乾”,就是宇宙万物,至小无内,至大无外的创造者。

    《易经·系辞》说:“夫《易》何为?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与天地准,弥纶天下之道,如斯而巳”。

    什么叫“开物”——从无到有的创造也。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40章》

    “成务”是美满完成的意思。正如《圣经·创世纪一二章》记载:“上帝看所造的甚好”,古经与《圣经》都这样说。

     “冒天下”三字,表明无穷无尽的宇宙,至小无内,至大无外。庄子称之为“六合之巨,未高其内,秋毫之末,待其成体”《庄子·知北游》。这就叫“冒天下”。“冒”是包含、笼罩、覆盖之意。 “弥纶天下”指形而上的,如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仅指‘水、空气、阳光’之弥纶,就如灵魂、思想意志良知之弥纶。

     “如斯而已”,孔子用这句话对整部《易经》的中心思想,做出精辟的概括。

    首先以十分肯定的语气,肯定《易经》是在阐明神造论的中心思想。

    《道德经·25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为之字曰道…” 这段经典,只要以经解经,不随私意,同样是初中生就能正确翻译。(张介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禮典:好文!受益良多!

      本文标题:中西文化融通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iv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