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的时候收了一个血透的病人,我过去问病史,那人身体膘满肉肥,气大声粗,手上戴着一个很粗的金戒指,声音洪亮,问他是否抽烟,他很神气地说了一句:我不抽差烟,只抽中华烟。听到这句话,我抬眼看了看他,在他手上那个粗大的金戒指上射了一眼,又在他颈项的位置稍稍停留,心里想:为什么那里没有一条粗大的金项链呢?当时没说什么,问完病史匆匆出了病房,过了一会儿,心里突然冒上两个字:装逼。 今天下午,下班的时候,从护士站经过的时候,看见那人为一点医药费跟病人争了起来,我又想起了他那句“不抽差烟,只抽中华烟”的话,同时想到上精神分析论的课的时候,老师曾提到在弗洛伊德的理论里面,像这种不经意的话具有重要意义,它代表着那人潜藏的想法,我似乎想到什么。 最近时常听到“装逼”这个词,有时候也会跟同学用这个词来互相开玩笑,翻开中国历史,突然发现装逼在中国可谓“由来尚矣”。试举数例,以为凭信。
皇甫谧《高士传》里面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尧想把天下交给许由,许由听到了这件事跑到河里洗耳朵,他一位朋友巢父牵着牛来河边喝水,看到他,问他做什么?许由栖栖遑遑地对他说:尧想把天下让给我,这不是污染人的耳朵吗?巢父听了不高兴了:你丫的,你就装吧,你要是不想要什么天下,跑出去弄出大名头来做什么,现在惹了麻烦,跑到这里洗耳朵,去,别脏了我的牛,说完,头也不回牵着牛走了。这似乎是最早装逼事迹,用现代人的话,许由这一出有点矫情了。
孔子周游列国,到了陈蔡之间一个叫匡的地方,被匡人以为是迫害过他们的阳虎,给包围了起来,厚诚老实的子路有些不高兴了:君子也会有今天吗?孔子正襟危坐,说:君子能安守贫穷,困苦,要是小人就会胡作非为。(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被围困了好几天,滴米未进,孔子的弟子送来一条小猪,孔子却胡吃海塞一顿,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起他之前说过的:“肉不方不食,席不正不食”等八不食。也不知道子路看到他那副没出息的样子,记起老师那两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会怎么想。
又有一次公山不狃背叛季氏,派人去请孔子,孔子收拾细软准备去,被子路拦下,孔子很神气的说:我过去是白吃饭吗?如果重用我,老子在东边建立一个周朝。(夫召我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孔子这些行为显得过去说的话有些虚情饰伪,之后的悠长岁月,无数读书人中难免有些人读到这样,皱起了眉头。
历史上著名的泓水之战发生楚宋之间,楚王要渡河作战,宋襄公大臣对他说,等楚军渡河一半,就发起攻击,宋襄公不同意,等楚军过河,还没站好队形,宋襄公的大臣又建议他攻击,他又没同意,最后楚军排好队伍,宋军发动攻击,最后以失败告终。宋襄公受伤回国,受到国人的批评,宋襄公振振有词:老子最讲仁义了,我不伤受伤的人,不擒拿头发斑白的人,不阻敌于险隘的地方,不驱赶不形成队列的军队。(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 他的大臣子鱼反驳他:“你这么仁义,还打什么战?”宋襄公在这里是典型的嘴硬。
《韩非子》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次,卫国的大臣睥睨地看着他的手下,轻蔑地说:“见了孔子之后,我看你就跟跳蚤一样,我打算把孔子举荐给国君。”那手下在心里表示不屑:小样儿。很淡定从容地回答:“国君见了孔子之后,他看你也像看跳蚤一样。”于是孔子依旧只能在列国之间游荡。这位大臣是典型的裝佯。
范文澜《中国通史》里面记载了很多关于和尚的事,其中有一件给我的印象深刻:“秋闱期间,寺庙里来了两名很有才华赶考的士子,小和尚们跑去问老和尚,这两名士子中哪一名会高中,老和尚闭着眼,举起一根食指,做出一副禅机不可泄露的模样,小和尚们不好多问,唯唯而退。放榜过后,其中一名士子高中了,老和尚对小和尚说:“我当时指的就是他。”小和尚们听到这句话,心中万马奔腾(草泥马)。老和尚可归类为典型的故弄玄虚。
王安石担任丞相,欧阳修被外放到颖州,有一天去颖州西湖游玩,有两个士子在旁边念了几句歪诗,还很自夸地说,虽然比不了唐朝的李杜,比当朝的文宗欧阳修好得多。看到欧阳修在旁边像个读书人,就请他帮忙品鉴。欧阳修说很好,士子有些高兴,问他哪里好。欧阳修回答:“九分朗诵,一分诗。”士子们脸上有些挂不住,便挤兑欧阳修,要他也来一首,欧阳修随口念道:一勺西湖水,大名耀九州,鸟欢犹识客,君独不知羞(修)。士子恍悟,知道他是欧阳修,灰溜溜地逃走了。两名士子被大文豪欧阳修打了脸。
以上所列,大概把“装逼”的类型都囊括进去了,可我还不十分能断定现代的聪明人会不会有新的发明,自己是否还有缺漏的地方。当下的“逼货”,不知道是不是孔子的遗孑,却在文明最古的地方,把孔子那一缕装逼精神发扬得更为光大,不过既然“于古有征”,不妨继续装下去,古文明身上的一点灰屑,也会因为那文明的辉煌,而发出些许光亮。然而我们必须知道辨别,哪些是“装”,哪些是“实”。我们既不可眩目于那“装”的伪光,也不可委屈那“实”的真切。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得到更深的体悟。
上文所示,聊为解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