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依稀过往,小学同窗欢聚

依稀过往,小学同窗欢聚

作者: 青青蘅芜院 | 来源:发表于2023-07-30 16:17 被阅读0次

    7月31日,周一,晴

    记忆里的人与事,流转在时光的隧道里,一明一暗。

    前年,搬来新居,在地下车库,遇见小学同窗。她立马喊出我的名字,我也马上回应:“你是宋丽萍?”对她的记忆,是在40多年前了,记得她家住宋家湾。为啥能记得如此清晰,是因为父亲塘桥老家名“谈家湾”,村名大多为同姓,“宋家湾”亦如此。

    点头,招呼,随后各忙各的,没有更多交集。去年,开始在小区打乒乓,又遇见丽萍,才记起读小学时她的体育很好,特别是短跑很厉害。交流,聊天,她说自己读书少,14岁就上班工作了,与同学都没有联系,有点难为情。我积极主动要求帮她联络同学。

    当年,镇上有三所小学:解放街小学(又名藕河街小学)、中心小学(又名池塘桥小学)和梅诗场小学。大姨是池塘桥小学幼儿园教师,我四岁就跟着她上幼儿园,一年级上半学期也在那里,下半学期转学至藕河街小学,原因是离家近,每天下课间隙能跑回家开煤炉。

    小时候,从我家到中心小学要经过虹桥,那时的虹桥附近,停泊很多渔船,船上住有渔民,镇上的人称他们“网船人”。“网船人”的小孩,顽劣捣蛋,只要看见小女生走过,他们就要起哄,扔石子。胆小的我,每次过虹桥,都会心惊胆跳。

    其实,去学校还有一条远路可走,不必经过虹桥。只是那条远点的路,比较无趣,没有花草可摘,没有人会来“惊扰”你。所以,每天上学时我还是愿意走这条“险路”。现在想来,自己的内心中,或许是喜欢冒险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这段路上,有花草相伴。

    现在来说说这条上学常走的路:第一段,要经过谢红同学家的院落,院子里种有一棵玫瑰花,和一棵香水黄月季,这两个品种十分少见,令我心存眷恋,流连忘返。

    藕河街小学的前身则为丝业公学。丝业小学,原名为“震泽私立丝业第一初高等小学”。 1912年,杨嘉墀的爷爷杨文震与杨澄中(即杨嘉墀的堂伯父)等人合作,创办了震泽丝业小学,从而解决了丝业行业中小孩的上学问题,开创了吴江县行业办学之先河。起初,校址设在旱桥堍的庄宅内,第二年,凭着教学成绩突出而被省内定为模范小学。1920年,在北栅藕河豆腐桥之北择地建了新校舍。之后,由县教育局接办,名为藕河街小学。

    小学五年时光,匆匆而过,记忆就是永久留存。关于多多和陆虹,之前都写过文字,我的打乒乓经历都是跟着陆虹学习的,与多多的关系更像姐妹, 每天上学都要去她家候着,她家院子里种植的葡萄树, 至今想起还是垂涎欲滴。

    小红同学更是熟悉,她外婆是学校的教工,住宿学校。放学后,基本都会到她那里遛一圈。小红成绩很好,做事很严谨,在我印象是她绝对是乖小孩,好学生。初中时她考上幼师,当了一名幼儿教师,可谓事业有成。

    小学同学基本都是乡亲邻里,小芬同学住周坊元东弄,去外婆家玩必经过她家门口。有关京新同学的往事,曾经也写过文字,不再复述。童年记忆,青葱少年。转眼间,我们都成升级为奶奶外婆,时光依旧,容颜变幻,只是那些过往依然如此鲜活。

    匆匆震泽一聚,留作纪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依稀过往,小学同窗欢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js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