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2次课程笔记和感受

第2次课程笔记和感受

作者: 铁马 | 来源:发表于2015-10-02 10:06 被阅读16次

一周活动情况回顾

出现的主要问题

意志力训练:明确做事的意义和动机,内在动机更重要,外在动机能让你忽视内在动机,使你忘记内在动机。要持续做,适当增加有压力和难度的项目,提升自己意志力水平。

关于热情:要注意热情投入的量,保持适当热情,安静而持续的投入。

周计划日计划:收下高傲的心,牢记做计划的初衷和目的,重在执行。周计划是站在一周的角度审视这7天到底要做哪些事情。

回顾:周计划回顾是站在一周的角度审视这7天到底做了哪些事情。

小组进行每两天一个问题的讨论。

一、什么叫做行动管理方法论

1. 定义

问题:

执行力差怎么办?

觉得自己特别不上进怎么办?

我很想做慈善,可是总是受限?

注意:讨论任何问题前,首先要明确定义,具体指的是什么,到底是什么。

例如家庭中漫无目的谈论,不断的切换问题的频道,越说越不清楚,导致沟通矛盾。

2. 什么是方法论

方法:获得某种东西或达成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或者行为方式。

一步一步零散的操作,一个问题对应一个方法。

方法论:解决某一类问题相关方法的有序集合。

切合实际,落地,可操作性。

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有序组合,有目的,有原则,有要求,成体系。

组合的效果1+1>2。

有步骤,有流程,步骤与步骤串一起。

收货和感受:

站在整体系统性的层面思考问题。学习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站在体系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能系统性的解决问题。可将各类系统串联在一起,学习速度越来越快,能力提高越来越快。

3. 行动是什么?

复杂任务:可划分成简单任务(行动)

简单任务:不可再划分(行动),不一定easy。

行动:一步操作可完成。

同样的事情,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具体情况,任务不一样,也就是可划分成的行动不一样。

为什么要关注行动?可执行,能迅速反馈。

4. 行动管理是什么?

解决行动中的问题。

为什么从行动管理入手?

基础性。

(1)关联性大。

从不同维度看行动管理:

从行动往上看:任务、项目、目标、愿景、梦想。把所有高端想法落地的一种方法。

往下看:执行、积累、价值塑造、个人品牌建设,财富实现。

处于最关键的中间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思维方式:抓重点、抓行动.

(2)可快速反馈:

可以快速完成并反馈。给你正向激励(完后一步步行动的愉悦)、成长机会(也就是反馈的问题),行动中经常出现问题, 所以需要做好行动管理。

行动中经常出现问题:

1. 坚持不下去

2. 复杂的任务分解不到位,不能继续执行

3. 做事被打断,多任务切换效率非常低

4. 很多事情要做不知道怎么样排序

5. 行动太难,不想分解

6. 状态不好的时候,不知道计划是什么,整天做没有用的事情

7. 不做回顾

8. 任务太多执行不完

9. 不按照计划做事情,为了做计划而做计划

10. 行动零散,和目标挂钩明确

11. 预估时间有问题,导致问题完不成

12. 执行时总是跑去执行别的事情

13. 拖延

14. 不会设置情景

15. 出现负面情绪什么都做不下去,受情绪、精力影响很大

16. 在截止日期前完成

17. 太想一次做好,不敢尝试

18. 情景切换后想不起来切换任务,想不起来执行任务,不做检视

19. 项目没有分解

20. 抓不住重点,没有要事优先

21. 执行过程被打断

22. 日计划和周计划衔接不上

23. 高估自己的能力导致任务无法完成

24. 看不见整体只会看一步做一步

25. 计划太多,执行精力不够,以为自己是奥特曼

26. 随意变动计划

27. 需要别人配合的计划 会因为他人的无法到场而无法完成

28. 收集的内容不去看

29. 发展过程中的很

30. 发展过程中的很多事情不在自己掌控范围内

31. 不愿意去行动吧。明知道要做这个事情,选择简单的事情去做

32. 没有很好的预估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资源导致任务完成不了

33. 预估时间出错

34. 做不想做的事情比较敷衍

35. 不懂拒绝随便答应领导任务导致做不完

36. 高度不够 没有办法提升自己的视野,只能看到一天的前景

37. 无法坚持做下去行动管理

38. 不会把事情授权给别人执行

39. 对收集不处理

40. 答应别人的事情,不在计划内,影响自己的日计划安排

掌控中去失控才最美。

为什么需要系统?系统能解决这些问题

5. 行动管理方法论的意义是什么?

没有人愿意被问题所困然,只有死鱼才会随波逐流,不要失去对自己的掌控。解决一两个问题没有什么,局部的自律解决局部的问题。只有全面的自律解决全部的问题。

没有研究系统解决问题的理论,小方法、小技巧都可能是昙花一现,重要的是先体验,体验之后,了解系统背后一整套理论,然后结合自己的方法去实践。

二、行动管理方法论到底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做脑图)

模型式的方法去思考问题

1. 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切管理的基础:分类

行动管理三大问题

(1)发现行动:

找不到行动。标准缺失。不知道做什么好,导致困扰、迷茫、方向不清楚。

原因

心态问题:

动机缺乏:没有兴趣、没找到问题的困扰、不把别人的期待当回事、自己对未来没有期待、自己不知道人生必须要做哪些事情等。

环境问题:圈子弱、对手太差、平台太低,导致标准缺失,没有menter作为标准去超越,找不到就发现不了任务。

找不准行动:愚蠢的行动、乱作。原因:自我定位不清楚,不知道现状、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不知道外界环境的机会和挑战。不知道自己是谁,对自己了解不清晰。

(2)梳理行动:

梳理不清楚,表现:混乱不清楚、理不清,想不清理还乱。

原因

- 梳理的方法不知道(通过学习解决)。

- 不了解资源:资源梳理不清楚,环境、组织、人、时间、精力。有待梳理资源。

- 积累不够:比如任务分解不知道如何做,需要持续积累。

- 技术缺失:资源调配技术缺乏,人际关系不好也容易导致问题。

(3)执行行动:

内在问题:

A.理性问题:梳理的时候梳理不清楚,导致执行的时候执行不好。

B.感性问题:

- 目的和意义不清楚导致事情不想做(个人成长模型理论图中的目的意义部分)。很多人追求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价值观),每天都在做着别人要求做的事情,那你肯定不想做啊,所以要选找所做事情的目的和意义。

- 太累了导致事情不想做,被干扰的太多,非要在一些不适合你的环境中去做事情,或者你给自己的欲望设定太多,导致太累了,你不知道总的要协调哪一个。

- 还有你的高度太低,没有高手带着你提升到一个高度去看这个事情,总是再做一些旁枝末节的事情,抓不住重点,没有办法以点带面。

C.习惯问题,没有养成一个好习惯,忘了看计划,做着做着忘了看计划了。不能推迟满足感,非要做一些非常轻松的,立刻能获得满足的这些事情。要事优先。

外部问题:

- 环境问题,各种干扰都在自己的身边,干扰太多。做一个事情非要在干扰源下做事情,不可能持续做,毛主席在闹市中看书。

- 总是不断被外界打断和打扰,别人张嘴总是随随便便的打扰你,你怎么办。

- 资源缺失或不到位。如需要和你协同的人不在等。

抓手思维:以什么为抓手,做哪一个事情,能带动整体都能有所发展。

以执行行动为抓手。

2. 本周要解决梳理行动的问题:

- 方法论缺失,不知道怎么梳理。

- 不知道资源有哪些,可供自己使用。

- 不知道如何去调配自己的资源。

- 积累不够,不知道如何去分解。积累的提升需要持续去做,才能提高补全。

持续训练复杂任务的分解能力。

3. 行动管理方法论流程

梳理行动的方法论:

收集:全收集。随时收集。得到所有任务。

处理和组织:不断梳理的过程,将糟乱无章的任务处理成非常清晰的任务,解决梳理行动的问题。

处理:五部逻辑法。

第一步:明确目的(意义):做这件事情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对我来说,对我的价值提升来说是否有重大意义,没有的话做来干什么。做事情符合自己的需求,符合自己的价值。

第二至五步(掌控每一天)。

作为执行者:只考虑单独任务、行动。作为管理者:要考虑意义、目的。

重复的事情: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

三、解决执行类问题的方案

1. 小组竞赛:为什么做计划容易执行难?

从理性、感性、环境、自我了解、对资源的了解等方面进行分析

制定计划:理性起作用,排序、优先级、情景、分解。考虑自己和外界。能考虑到自己时间的多少,但是考虑不到自己的时间、精力。而外界自己做不了主。事故高发区。人总是夸大自己的能力,莫名其妙的夸大。

考虑能够看到的,看不到的考虑不到

执行计划:感性(目标不清、习惯不好、找不到目标意义)、理性、环境(资源不匹配 等)都起作用。

外在的变化的没有考虑到。

环境:资源不匹配

首先要有好的计划,留有变化空间。

然后是执行的自律,目的意义不明确。

2. 执行中的两大问题

内部问题:

- 梳理不清:方法论缺失。

- 动力不足:不想做、累了、找不到目的和意义、做事中断、意志力缺失。

- 习惯不好:忘记看计划、先去做简单的而不去做重要的、娱乐类消耗时间不能产生价值的东西不要设置为快捷启动把它弄得特别复杂一做起来就觉得麻烦。

- 无法觉察:没办法及时停下来,跟着自己的思路停不下来,没法觉察。

- 外部问题:环境干扰、外界中断、资源缺失(协作(调)人不在)。

抓手思维:做一件事情,解决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

3. 具体解决方案

前置判断训练

A: 执行中的行动

B:产生中断的行动

正在做A,B忽然将A中断,中断来自内部和外部,外部是别人的干扰、领导的安排和同事的要求等,内部是自己的一些东西。比较A和B的重要程度、紧急程度。然后做又重要又紧急的事情。这种比较的方式即前置判断。

主要解决觉察问题、习惯问题、环境干扰、外界中断这些问题,也可督促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比较: 先判断重要性,后判断紧急程度。

表格中“完成后回顾”建议分2栏:第一部分在执行前写上对完成即重要又紧急事情的奖励。第二部分在执行后写上完成该事情的内心的回顾感想,前置判断对做这件事情上有什么帮助。

四、本周任务安排(见365日历)

1.周一前笔记和感受

2.周六做周回顾周计划

3.每日计划

4.每周2篇博客

5.完成前置判断训练5天,每天拍照小组分享,最后书写感受并分享群。

慢慢来,持续做。

感受

1. 本次课程需要抓住重点,一个是解决梳理行动类的问题,另外一个是解决执行行动类的问题。目前在梳理行动类的问题中,先抓住任务分解的训练,积累这方面的能力。在执行类的问题中,先抓住前置判断训练。

2. 上周制定日计划的过程中,没有对梳理行动出现的问题做记录,也没有对执行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做记录,导致没法对自己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结合本次课程去解决,本周每日回顾的时候需要记录下梳理行动和执行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为了补救,需要对上周的周回顾进行完善。

3. 制定日计划的五部逻辑法,本周需要加强印象,每天在做日计划之前,应抄写五部逻辑法一遍 。

相关文章

  • 第1次课程笔记和感受

    易仁永诚的“后遗症”:200多本书 理念:(需要将书本的理念内化变成自己的观念,作为日常生活的指导) 方法:(贯彻...

  • 第2次课程笔记和感受

    一周活动情况回顾 出现的主要问题 意志力训练:明确做事的意义和动机,内在动机更重要,外在动机能让你忽视内在动机,使...

  • 70/666 HJDS | 怎样成为精力管理的高手

    这是666计划的第70篇笔记。 本笔记是得到课程 《怎样成为精力管理的高手》 的笔记 what和why的部分我就省...

  • 机器学习之算法概览

    本文是斯坦福机器学习课程笔记第2篇:机器学习算法概览,主要是NG课程1-3,1-4两小节和李宏毅ML课程第1课内容...

  • “刻意练习”不可或缺

    学习了这几天的“论语式阅读”和“Q&A笔记”课程,我的感受颇深! 其实,仔细想想,论语式阅读和Q&...

  • 16-CDN:内容分发网络

    本人在“极客时间”上购买了一套“趣谈网络协议”的课程,本文为该课程第20讲(第20讲 HTTPDNS)的课程笔记。...

  • 15-HTTPDNS:网络世界的地址簿

    本人在“极客时间”上购买了一套“趣谈网络协议”的课程,本文为该课程第19讲(第19讲 HTTPDNS)的课程笔记。...

  • 认知和情绪的泛化(2018-02-21)

    近期在整理前期参加的一门心理学课程笔记,在整理到这边笔记和打卡记录时,我的感受颇多。认知和情绪的泛化是普遍存在的,...

  • 态度决定一切———第18天

    -------------------------正式课程的第14天 【第14天】《态度力》 今日学习感受】 “态...

  • 11-HTTPS 协议

    本人在“极客时间”上购买了一套“趣谈网络协议”的课程,本文为该课程第15讲(第14讲 HTTPS协议)的课程笔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2次课程笔记和感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lg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