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位友友以前写的一篇文章《原来是爱情啊——抑郁青年和抑郁女青年的故事》
这篇小说本来被伯乐推荐了 可惜后来这位友友一怒之下又删掉了。
文章写得很长 但却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花费了不少心血。(文章写了一万四千余字,不像是玩虚的。)
内容比较沉重,主要是关注底层特殊群体 。
因为这篇小说是像太宰治致意的,而我又在日更太宰治的故事。所以还是本着当时连载的初心:为了让那些度过困难期而奋斗着的人们,于百忙之中能得到片刻慰藉。
讲一个另类特殊人群的故事:
一、关于自杀
自杀是个很深刻的主题,但既然你很感兴趣,我可以试着向你解释我的想法。
纵观历史,我们日本人向来推崇自杀。在我们看来,自杀是一件美丽的事情,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永恒的意义、姿态与荣光。这是一种让我们获得最真实存在感的方法。几千年来都是我们的传统。
你看,因为存在感不易体验得到,即使生命看似有分量、有形态,也只是幻觉。我们的存在感没有实界,或者说没有范围。所以我们日本人说,人生有时感觉那么不真实,如梦如幻。
死亡是确定的。生命无常,像天空里的一阵风,或海里的波浪,甚至只是脑中的一念。所以实施自杀,就是探寻生命的边界。它让生命在时间里戛然停止,让我们得以把握它的姿态,感受它的真实,至少在那一刹那如此。自杀是试图在变化不息的生命洪流中抓住一些真正的实体。
如今在现代科技文化中,有时我们会听人们抱怨说,再没有什么具有真实感了。现代世界的一切都是塑料的、数位的、虚拟的。但我要说,生命一直是那样啊!那就是生命本身啊!连柏拉图都探讨过,生命里的东西都只是形态各异的影子。这也是我所说的,生命的变化及不真实感。
你可能要问我,自杀怎样让生命感觉真实呢?
嗯,通过切入幻象。通过切入像素画面,让它见血;通过进入思想之谷,与火共舞。让影子流血。你可以通过取走生命,来彻底感受生命。
自杀就像完整的一体。
自杀就像生命的意义。
自杀就像一锤定音。
自杀就像永远停住时间。
不过这些也注定只是妄想!自杀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它也是妄想的一部分。
日本如今因为经济衰退和裁员,自杀变得十分盛行,特别在中年上班族当中,比如像我这样的人。他们被公司裁员,无法支撑家庭,有时还背着巨债。他们不能告诉妻子,所以每天像“戈米”一样坐在公园长凳上。你知道“戈米” 吗?意思就是垃圾,那种被丢弃无法回收的垃圾。男人像“戈米”一样胆战心惊,感到羞愧。这是可悲的境遇。
至于方法,多种多样。上吊是其一,最受欢迎的上吊自杀地点在富士山附近的青木原。这个地方被称作“自杀林”,因为有太多上班族吊死在林海的枝头。
其他方法包括:
1.在火车进站时跳下站台(中央快线是一个受欢迎的选择)
2.跳楼
3.烧炭法
4.清洁剂自杀法
市面上有很多流行的自杀电影,还有教人如何使用这些方法的书。我个人尝试过火车站台法,但我失败了。
最近流行起了自杀俱乐部,你可能也听说过。人们在网上寻找对象,讨论怎样实施自杀。他们可以讨论各种方法,也可以完全私人定制,比如哪种音乐适合作为他们死时的配乐。之后,如果他们找到合拍的朋友,就可以拟订计划。他们在哪里碰面,比如在火车站,或是在百货公司门口,或是在公园长凳上。他们可能会拿着什么,好让对方认出自己,或者穿特别的衣服。然后他们互发短信,直到目光相交。这就是他们相认的方法。
很多俱乐部成员偏爱三号——烧炭法。要实施这一方法,他们必须合租一部汽车然后开去郊区。之后他们用CD播放器放一些好听的音乐,一边听音乐,一边吸一氧化碳自杀。他们大多听些悲伤的情歌。
在日本租车很贵,因为裁员和破产等原因,很多自杀的人不是很富裕,所以越多人加入就越合算。这也是为什么警察有时会发现一部车里塞了五六具尸体。
每当我读到这种方法,就会想起你带我去家得宝购物的那天。你还记得那次吗?你向我介绍韦伯牌烤肉架和牧豆味的煤球。很可惜,我在东京找不到牧豆味的煤球,而韦伯牌烤肉架在这里也不太受欢迎。
有时我想,美国人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日本人想要自杀。美国人有强烈的自我价值感。他们相信个体自我,他们还有上帝告诉他们,自杀是错误的。真单纯啊!能够相信那么单纯的东西真好……
二、关于老己子
少女的曾祖母,她曾是个尼姑,一名小说家,是大正时代的“新女性”。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在当地能记事的老人里,没有比她年纪更大的了,而且区公所的户籍登记册在“二战”期间被燃烧弹烧毁了,所以我们基本上只能相信她说的话。从几年前开始,她似乎就停滞在一百零四岁上了,到现在都没变过。
如我所说,我的老己子喜欢琐碎的细节,她喜欢我跟她讲述所有细微的声音、气味、颜色、光影、广告、人、流行、报纸大标题,它们构成东京的喧闹海洋,这也是我训练自己留心记住细节的原因。我什么都跟她讲,关于文化趋势,还有我读到的新名堂,什么高中女生在情爱旅馆里被强暴,然后被塑料袋蒙住窒息而死。你可以跟曾祖母畅谈这种东西,她不介意。我倒不是说这会让她开心。她可不是变态。但她明白,烂糟事无法避免,她只是坐着,边听边点头,数着她的数珠,为那些可怜的高中女生、变态狂和世上所有受苦受难的生灵祈福。她是个尼姑,所以那是她的工作。我发誓,有时我觉得她还继续活着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带给她很多需要祈祷的东西。
我有一次问她,为什么她喜欢听这样的故事,她对我解释说,她在受戒时,削发发愿为菩萨。她的愿望之一就是普度众生,大致意思是,她同意等世上所有其他生命开悟后自己才开悟。
三、关于十六岁少女
安谷奈绪子,一位童年在美国读书,少年回到东京求学,在学校倍受霸凌,被各种欺负,不想再活下去的十六岁少女。
四、关于现实
这本日记会讲述我的曾祖母——安谷己子一生的真实故事。
要在这个本子里写己子一生的故事,我能想到的唯一理由,是因为我爱她,想记住她,但我并不打算逗留很久,而我要是死了也就没法记起她的故事了,对吧?
而且除了我,还有谁会在乎?我是说,如果我觉得这世界想要了解己子,我大可把她的故事贴到博客上,但实际上我不久前不再那么做了。我发现自己在假装网络空间里的每个人都在关心我怎么想,而事实是根本没人理你,这让我觉得可悲。当几千万人都窝在他们孤单的小房间里在他们孤单的小页面上狂写字猛发帖而没有人有时间去读它们时,这种可悲感陡然加倍,这让我心碎。
这是《不存在的女孩》里的故事。我看了以后觉得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算是底层特殊群体。
一百零四岁的尼姑老己子像是暗示,我们的历史最早的上限,不过是截止到二战时期。我们当今的人类或许真的就是二战以后的副产物。如果你要怀疑,就会有人充满自信,而又热情地告诉你,让你相信:当今的科技是多么先进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