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乾坤,日月星辰。今天要说的是京城五坛中第四坛,月坛。
月坛占地面积8.12公顷,又名“夕月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
月坛位于北京阜成门外月坛北街路南,与位于京城朝阳门外日坛路南的日坛遥相呼应,日月同辉。
有资料记载:“月坛为一层,高1.50米,14米见方,面积196平方米。明朝嘉靖时坛面用白琉璃瓦,清乾隆年间坛面改砌以金砖。夕月坛东南西北四面建有石台阶,台阶均为六级。围绕夕月坛的璇墙为方形,方壝墙周长九十四丈七尺,高八尺,厚二尺二寸。方壝墙覆黑琉璃瓦,方形壝墙正东建有三门六柱的棂星门,壝墙西南北各建一座一门二柱的棂星门。棂星门门楣、门阈、门柱是汉白玉石制成,配以红色的棂星门”。
该园由南园和北园两部分组成。北园以红砖绿瓦古建筑模式为主要特征,南园以山石水榭,曲径通幽的园林小路组成自然山水景观。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祀夜明神,我们熟知的“月亮”的场所。
秋分时节,秋高气爽,文武百官在皇帝的亲领下,来此地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
在秋分日的亥时,21点到23点左右,古代称“人定”,此时迎月出。当年的癸月活动有诗为证:
《乾隆十三年御制八月朔日秋分夕月诗》
少采当秋仲,禋宗重夜明。
九经循白道,万物荷西成。
朔魄将临望,亏轮本是盈。
银蟾与丹桂,齐语任闲评。
后清末年间,由于社会动荡,政权不稳,祭祀“夜明神”的活动遭废弃,月坛变为了驻兵的场所。
岁月变迁,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中期,月坛变为月坛公园,成为百姓的休闲娱乐场所。
八十年代初,月坛公园进行了扩建改造,将南园改建为新园,修建了天香庭、爽心亭、揽月亭、霁月风光亭、夕月亭、嫦娥奔月等多处景点,种植石榴树20多个品种,近2000多株。还在南北园之间146米的垣墙上,修建了以咏月为题材的碑廊。并精选历代著名诗人咏月的诗词佳句,雕刻于碑廊上,体现月坛公园的癸月历史。
八十年代末,借助月下老人的神话故事,又在西南角修建了“月下老人祠”,祠内雕有月下老人塑像,以及绘有月下老人神话传说的大型壁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丰富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青少年朋友的需求,园内增添了电子游艺厅、碰碰车、电动玩具、游乐场、乐园餐厅、爱月泉舞场、集邮市场。
令人高兴的是,还有婚姻喜庆服务项目,“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这里传为佳话。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