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众人谈《燃点》
君子知命不惧,日日自新

君子知命不惧,日日自新

作者: 五猫六毛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15:15 被阅读47次

    2019.3.24.写于微信公众号「日日自新」

    2019 No.3 

    现在你看到的这个公众号,是2016年4月9号注册的。起初创建仅是为了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中,获得一次新媒体的工作机会。

    虽然之后如愿获得了一张新媒体的门票,发现自己过于执着于工具,却忽略了写作的本质,实际上并没有内核驱动,不了了之。

    然后又过了一年,在别的领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和思考之后,又重新开始了写作之路,不同的是,这次是主动选择的,就是纯粹地想写点东西。

    有朋友问公众号为何起「日日自新」这么个名字?

    其实是几年前在知乎看到的一句话:

    君子知命不惧,日日自新。

    也正是这句不经意看到的话,点醒了那个困顿、迷茫的青年。

    那时,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但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敢让自己与砂砾碌碌为伍。

    几年后的现在,随着接触身边的人、事、物三者随机切换,脑海里的记忆相互交织,又开始重新理解和感受这句话。

    知命不惧

    其实在数千年中华文化熏陶下,在不少国人内心深处,不管是出于寻求心灵的安慰,还是出于趋吉避凶的理性,愿意了解并相信冥冥之中有命数、运数的存在。

    其实越是成功的人,年纪越大,就会越相信一些很玄乎的东西,因为他们回顾这一生发现,他们的很多财富都来自于「不确定性」极大的偶发性机会。

    1

    何为命

    知命,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命」?

    这样的话你肯定没少听——「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广义地理解,「命」是指命运,也就是「定数」和「变数」的集合。

    比如掷出一个骰子,虽然其还没有落地,但是结果实际上已经由出手那一瞬间的速度、角度、风速、温度、湿度等等外部因素所决定了。

    这骰子本身的内部因素称之为「定数」,而这无法完全知道的外部因素称之为「变数」

    翻译成现代常用的概念,那么,前者就是「确定性」,后者就是「不确定性」

    阿里山的神木之所以大,早在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

    2

    命理

    那到底该如何理解「变数」与「定数」?

    命理学就是来研究「定数」与「变数」的工具,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也是这样的工具,无非是哪个视角更顺手,然而不存在绝对的「孰对孰错」。

    纵观科学的历史和发展,科学也只不过是——不断地在证伪的过程中,获得「阶段性正确」,几百年后的科学,不知会有多少理论推翻现在的「科学」。

    一个人的综合社会知识,受偏见控制的程度,及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选择相信,还是选择不相信。

    「信」这种东西其实挺奇怪的,因为你觉得它对而存在。

    也就是说,它符合你自己对世界的看法,符合你的世界观而存在。

    信它,不在于它本身是不是对,可不可以证明,而在于你认为它对,存在这样一枚「透视镜」,可以拿来解释你所见到的世界。

    那么,如果以科学的角度,来观察「人」本身,会怎样?

    从肉眼看来,你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但实际上身体的任何一部分,都是由数十万亿个疯狂扭动的细胞而组成的。

    如果再拿个更高倍的显微镜来观察,这些细胞又数不清的原子所构成。

    再进一步,使用科学的观察仪器继续观察这些小到不行的原子,你会发现原子会逐渐的消失,最后剩下的——只有飘忽不定的能量。

    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发生时,宇宙中曾经所存在的一切,仅为这些极小的未分化的能量。我们就是能量,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能量格局」。

    而命理学中,阴阳五行和天干地支的假设基础是什么?

    恰好就是——「能量」,人是在特定时空和场景下出现的能量综合体,从这点来看,貌似找到了跟「科学」有一丝相关性?

    3

    知命

    讲个小时候发生的事,家里是比较传统的广东客家人,比较偏好风水命理,小时候有个算命先生跟爷爷说,这小孩——「命中缺水」,于是乎名字中多了个「海」字,可到现在,还是个旱鸭子。

    不过的确有一点是对的,就是「缺」了点东西,很早从初中就开始不由自主地思考些「大」问题,寻求庇护所和安全感,来达到逃避真实自我的目的。

    例如这人类哲学史上最著名的三问: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之前的文章「我是怎么开始冥想的?」也提到,在通过心理学了解自己的过程中,一次偶然的契机,从16年开始练习冥想,以一个看似存在又不存在的视角,觉察和审视自己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虽然它无法帮助你逃避烦恼和痛苦本身,但是却能够让你安于种种不安,能够让你更好地与痛苦烦恼共处。

    也正是因为冥想,逐渐本能地对很多问题产生了一种仿佛天性般的渴求,渴求一个「答案」。

    最后发现这些诸多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一个确定性的「答案」,哪怕大脑它有多么地喜欢确定性。

    期间这几年的关键性决策,毫无疑问都与跟之前遇见的某些人牢牢绑定。

    改变人生际遇的大多数时候是——从遇见某个人开始,现在看起来,仿佛就是有一条无形的线把他们一个个人串起来,不经意间就打开了一道窄门。

    去年关注的一个朋友,埋下了学命理的因,几个月后,拿出了果,开始在「玄喵」学习命理,尝试以一种从未尝试过的演绎法角度,来了解自己,才发现,缺的不是水,而是——「火」

    玄喵命运规划局:选择大于努力,知命大于选择。

    既然都是「算命」,那为什么不自己来?

    4

    认命

    鸟想出笼,必须对它自己、对这个鸟笼本身、以及施与它的束缚有正确的认识,因为认识牢笼,并接受鸟笼存在的事实是第一步,能不能出是下一步未知的果。

    所以说,知命的下一步,是认命,也就是——接受现实,并为自己买单。

    大概世界上每个人都是驯兽师,而那匹猛兽,就是每个人各自的性情。

    去年写过的很多文章其实就是在驯服自己,比如「2018,等待着,更多破蛹而出的创想」中提到的,反思自己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三种关系。

    是我天经地义地过着这种生活。

    是我选择了这种生活。

    仔细品这两句话,味道还是不太一样。

    虽然不确定为了这种味道,是否值得付出那样的辛苦。但能确定,只要还在考虑「是否值得」这个问题,就正在行使自己的选择权,并且为它买了单。

    生活中遇到的那些比较明白的人,其实都是很好相处的。他们懂得命运的无常和无奈,也明白生活的艰辛和徒劳,反倒在许多人和事上没那么计较,很大度。

    这才是「认命」:臣服,然后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这其实就是佛家常说的「拥抱无常」,以及我们常听到的「承认自己不可控的,接受不确定性」。

    认命,是明白地活着,而不是消极地活着。

    5

    改命

    这两年时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

    生活中大多数的问题,都是由人类自己营造的概念,以及对概念的僵化理解产生。

    一旦我们忘了前提,定义错了概念,就问错了问题,得到错误的答案,最后走错误的道路。

    那么,改命改到底是什么?

    首先,要清楚的是:没有捷径,变化从来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

    在互联网上经常看到的一些「逆袭」的事例,给很多人一种「轻松逆袭人生」的感觉,其实这是个幻觉。

    可以看看上一篇文章「创业纪录片《燃点》二三事」,绝大多数的成功,其实都是幸存者偏差的汇总。

    一方面,我们所看到的事物,所持的立场,很有可能只是「部分」而已。另一方面,在我们所看不到的地方,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付出与耐心。

    其次,在每个人「主观世界」里,对「改命」的理解并不完全一样。

    对于那些处于社会阶层较低的家庭,我们所抱怨、讨厌的高考,依然是多数人最有效,最直接,最平等的改命方式。

    高考可以决定将来是会在哪里上班,到底是在办公室加班,还是在流水线加班,还是在工地上加班,以及拿多少钱。

    但这样的结果,对于那些在出身世家的人眼里,算改命吗?

    最后,到底哪些不能改,哪些能改。

    巴菲特曾提到的「卵巢彩票」,每个人出生所在的家庭基本浓缩了一个人原生家庭所能给予资源的总和。

    但是,我们能选择重新投胎吗?

    但如果一个人抽烟,于是有人告诉他,他的寿命的长度是5000支烟的长度,那么一旦这个人开始减少抽烟,逐渐停止抽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生命的长度。

    这种生活上惯性的打破,算改命吗?

    认命方能改命,接受无法改变的,才能去改变那些能改变的。

    哪些能改,哪些不能改,其实大家心里都有底。

    日日自新

    年尾与新年、月末与月初的交替总会给人一种时间断裂感,那段时间内发生的都似要得到清算,而我们都要告别一个旧的自己,成为一个新的人。

    反而,我们对天黑与天亮的交替,显示格外平常,很少能够以天为单位来「辞旧迎新」。

    起源于中国的道儒两家,对「日日自新」都有各自的看法:

    儒家《论语》里提到「吾日三省吾身」。

    道家称睡觉为「小死」,每天睡觉之前,总结自己过去一天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

    1

    时间

    当一个人站在某个时间点的终局,乃至人生结局的那段时光里,再去看自己的所作所为时,一定会充满某种「认真性」。

    而这种认真性,无疑是时间对人的一种馈赠。

    当我们开始真正在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加入一些「时间」的概念,在诸多自以为确定性的判断中,带入不确定性的期望,往往会看到客观「可能性」的存在。

    例如:

    把「我很愤怒」改成「我现在很愤怒」。

    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改成「理论上可能发生,但暂时还未发生的事情」。

    这两个例子就很好说明了语言和概念本身对大脑思维有重塑作用,一方面能够更好承认未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有利于跳出自我框架,站在觉察的视角。

    如何理解时间,就如何存在。

    如果站在时间尺度上预测和思考,对于自己的选择,加入「长期」与「短期」,尽可能,尽早做出基准选择,然后步步修正,走在正确轨道。

    2

    主动更新

    一天中,人应该刷两次牙,一次是父母让刷的,一次是自己想刷的。

    一天中,人应该两次使用礼貌,一次是被教育的,一次是发自内心的。

    我们的人生,到底是在主动驾驶,还是被动乘车?

    稍加思索,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大多数时候是乘客。

    《西部世界》

    在处理内外的信息方面,计算机的运行需要有一个操作系统,我们人类大脑中也需要。

    电脑的处理机制是:输入—处理—输出,人也是如此。

    从源头审视输入

    人对外部信号的筛选,是完全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的。

    每个人都处于一个信息孤岛上,接触的人,都是幸存者偏差带来的信息源。所看到的世界和人生,只不过是整个大世界的一小部分而已。

    我们国家接近14亿人口,本科率只有4%,专科率只有7%。

    如果我们能像对待胃一样去对待大脑,就应该主动开始思考自己的「摄入」,经常更新自己的「信息库」,审视自己每天接触到的信息,编织自己的「过滤网」

    加强处理器性能

    生活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可怕的事物,只有需要「理解」的事物。现在是我们理解更多事物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我们害怕的事物才有可能越来越少。

    而理解事物是需要一系列的认知工具箱,就像芒格说的,“如果你轻车熟路的地走上跨学科的途径,你将永远不想往回走,因为那就像砍断你的双手。”

    在现在这个时代,具备一定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知识,对于每个人提升认知和思维来说都是必需的。

    这跟你所学的专业,以及所从事的职业无关,因为在这个信息嘈杂的时代,不管你做什么,不具备一定工具箱,那么大脑的处理器就容易被外界的信息噪音干扰。

    输出获得反馈

    如果没有实际行动或输出,一个人内心发生的一切风暴,跟整个宇宙都毫无关系。

    这个输出指的是一切与外界的连接,通过写作、说话、表演等各种方式输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获得外界的反馈,进行下一步优化,直至进入一个正向循环。

    一旦开始把自己孤立起来,自己与外界的连接会变得更弱,更加无力,甚至会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孤僻、逃避和恐惧。

    我们不是靠头脑在思维里理解这个世界,而是靠经验。

    最后

    这篇文章断断续续构思了一周,但写到这里,总算是在最近学习玄喵命理之后,重新理解了这句话「君子知命不惧,日日自新」。即:

    认清自己,对自己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觉知自己生命里的惯性,对自己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逐渐优化自我,升级操作系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突破自己命运的框架和格局。 

    - END -

    相关文章

    我是怎么开始冥想的?

    创业记录片《燃点》二三事

    如果我们用看待食物的方式来看待信息 

    2018,等待着,更多破蛹而出的创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君子知命不惧,日日自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tb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