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作者: 书言集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21:06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和我妈打电话唠嗑的时候,提到了堂叔家的堂姐,她在家上吊自尽了。

妈妈在电话里带着惋惜的语气说道:“哎,还是走了她妈那条路,一家人可怜呀,没想到真的遗传了她妈妈的疯病。”

因为堂叔家穷,娶了疯疯癫癫的堂婶,生下一个女儿后死活怀不上了。和我们同龄的堂姐没上完小学就被堂叔拉回了家。那个时候,堂姐除了有些迟钝和害羞,和我们没什么两样。

只是随着堂姐越来越大,这疯病却越来越严重,一个人坐在屋门口傻笑,冲着路过的人丢石头,甚至有一次,没穿衣服就跑出来了。每次从他家经过,也是听到在屋里骂堂嫂和堂姐,还有家里摔东西的声音。

每次在村头树下乘凉,堂叔都会骂骂咧咧说自己倒了大霉,家里两个疯婆子。

08年那个夏天的傍晚,堂婶用一床被套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此之后,堂姐也变得更疯了。

今年好不容易给堂姐说成了一门亲事,临到婚礼,男方家后悔了,说是怕以后生下的孩子也有疯病,于是男方把大着肚子的堂姐送了回来。第二天,堂姐就在自己屋里上吊自尽了。

我问妈妈:“这种疯病真的会遗传吗?堂姐小时候不都好好的吗?”

我妈说:“如果不是遗传她妈那疯病,要不怎么和她妈走了一样的路呢!”

直到我看到奥利弗·詹姆斯的《天生非此》,我才知道,原来精神疾病并不会存于于基因当中,它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几乎不可能。可是,堂姐的疯疯癫癫又要怎么解释呢?

奥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里有说明:90%受虐儿童在成年后会患上精神疾病,而70%的受虐儿童在成为母亲后,也会虐待自己的孩子。

原来,让堂姐的疯癫并不是遗传自堂婶,而是堂叔堂婶对她的教养方式,也就是说是这个家让她变成了她母亲那样。

奥利弗·詹姆斯是英国儿童心理医生、关系精神分析学家,被《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他的著作包括《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在这个只有赢家和输家的现代文化背景下》(Juvenile Violence in a Winner-Loser Culture)和《沙发上的不列颠》(Britain on the Couch)。 此外,他也是英国国立家庭育儿协会和家庭计划慈善机构的董事。

奥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引用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真实案例,解释了基因只是决定了样貌的相似,而父母的养育方式,通过言传、身教、身份认同以及虐待关爱才是决定彼此相似的关键因素。孩子的命运,其实都掌握在父母的手里。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一、为什么我们总和父母一样?

堂姐小时候在其实是没有这些疯癫的症状,只是初中辍学后慢慢变得严重。她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我想这就是她的家庭环境决定的吧。

言传

我们最初的对错观都是由父母决定的。

他们凭借自己的认知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会从言行举止上去模仿自己的父母。

从来没有人教堂姐怎么样才是正常人的行为,她只能模范她母亲的言行举止。甚至,堂叔会故意引导她“疯子应该怎么做”。于是,她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疯子。

身份认同

自大堂姐生下来,堂叔就觉得她脑子有问题,一直骂她是“和你妈一样是个癫婆”,有时候堂姐做出一些非常人能够理解的行为,反而能引起自己的父亲大笑。有一段时间她很想去读书,但是遭到堂叔的毒打,堂叔认为一个疯女子是不用读书的。出于对父亲的恐惧,以及生存的需求,她很多时候不得不越来越像自己的母亲。

虐待

堂叔经常在家打妻子和女儿,在他看来,正是由于她们两个的不争气才导致自己的家庭这么失败。可是没想到的是,堂叔从小也是被打大的,被自己的父亲拿藤条抽,被自己的兄长欺负。作为家中的弱势群里,在成年后,这些屈辱通过殴打妻女的方式发泄出来,站在了权利顶端。

“ 悲剧最可悲的是悲剧还会轮回,历史上被压迫者转身压迫别人,受侵略者转身成为侵略者,这些岂止是坏事,这是悲剧。 ”- 黄执中 在 导师们和四届奇葩王的表演赛 中说。

从一出生,父母就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告诉我们如何活着,长大后,我们就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二、作为父母,如何更好地养育下一代?

1.怀孕期间避免压力

孕妇在怀孕期前压力过大,容易导致胎儿认知能力和压力反应系统受损。特别是在孕期最后三个月,孕妇一定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正确看待母亲这个身份。

2.满足婴儿需要,享受小孩子的欢乐

婴幼儿时期,如果幼童不能得到足够有回应的关爱,他们内心容易产生恐惧,无法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父母应该及时回应婴儿的需求,这样才能信赖周围的一切,消除不安全感。

3.爱的炸弹

奥利弗·詹姆斯的儿子在10岁的圣诞愿望清单里,榜首的一项就是“老爸啥都干时间”,就是在一整天里面,儿子可以要求奥利弗·詹姆斯做任何事情,不能拒绝。这就是“爱的炸弹”,其实这就是在回应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得到满足。

三、作为子女,我们如何去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1,找出和父母相似的地方

分别写出父母5项积极心理特征和消极心理特征,然后写出自己的5项积极心理特征和消极心理特征,进行对比,找出相似的地方。因为这些相似点,都是父母言传、身教、身份认同以及虐待关爱的影响。

2.找一位心理医生,请他帮助你分析你的童年,让你获得全然不同的体验

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让我们对“父母都是爱子女”深信不疑,然而,事实却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谎言。我们无法认清这个事实,所以需要和心理医生建立良好沟通,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去认清你的家庭,你的童年,以及你的创伤。

3.将“我很好,而你不是”的心理转换为“我很好,你也很好”的心理

当你出现坏情绪的事情,尝试把“我很好,而你不是”的心理转换为“我很好,你也很好”,不要把错误的源头放在孩子身上,也不要去谴责孩子。尝试给予孩子更多尊重和关爱,不要让他们陷入自责自卑的泥沼当中。

我们要相信,如果改变家庭的养育方式,是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所有生命的降生,都应该被尊重,被温柔的对待。他们不是你的出气筒,也不是你的累赘。同样的,那些已经遭受到精神肉体折磨的孩子,更需要去重新认识自己家庭的养育方式,你不是天生就该这样,你需要做的是需找创伤的根源,然后摆脱这些家庭带给你的痛苦。

我们不是天生如此,想要改变未来,就需要从现在开始改变

一位网友说过: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家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创伤会影响我们一辈子,但是《天生非此》告诉我们,痛苦并不是由基因决定的,我们要勇于去发现痛苦的根源,努力弄清楚过去的经历所造成的伤害。同时,去改变养育子女的方式,不要让孩子继续成为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我一颗心忽已明白 生命必须有裂痕 阳光才照的进来”-苏打绿《 近未来 》

相关文章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你就成了我

    昨天收到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99届4班班长陆巍寄来的他们毕业20周年聚会纪念品。感到温暖,感到亲切,感到自豪。 我因...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区的迎春花开了,金灿灿的一片,还有白的梨花,粉的桃花,争先恐后,竞相开放,仿佛来一场春的赛事,个个都想争第一。 ...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我的父亲今年73岁,母亲71岁。 晚餐后,父亲打来电话说,儿啊,你开始打了我电话吗?我说没有啊,心里就有点惴惴的。...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时候课...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才真正的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真正的理解父母。 我一度觉得我妈抠...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再有一个月,教师节就要来了! 这些天一直回忆教过我的老师们,因为,我也曾经是学生。对于老师,有敬仰,有敬畏,还有感...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97年香港回归,举国欢庆,7月1号那天,一家人围坐在14寸的黑白电视机前看回归交接仪式,21年过去了,如今回忆起,...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 季树 2018.6.17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你为什么不爱喝可乐 只爱喝啤酒 长大后我就...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对于远方的认识,从小时候就开始了。从我记事起我们就和父亲两地分居。父亲是一名铁道兵,在远方铺路架桥,三年五年不回家...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鲜花把掌声送给雨露,因为雨露滋润着它;雄鹰把掌声送给天空,因为天空让它可以展翅翱翔;高山把掌声送给大地,因为大地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wk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