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疾足先得

作者: 老都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20:54 被阅读39次

【前言】成语:“疾足先得”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被任命为赵国丞相的陈豨造反。陈豨的造反是有原因的。可以说,他造反的行动,来自于一个人谋反的意图。这个人就是淮阴侯韩信。而韩信的反意,很大程度是来自于蒯通的一番言论。蒯通是当时齐国有名的辩士。虽然韩信没有即刻听从他的劝说而谋反,但是,对他的那番话是入了心的。于是,他鼓动陈豨造反,并决定与他配合,至此,其反意已定。只可惜在一个细节上出了纰漏,被吕后得知,将他诈擒,并杀了。而他在死前却差点害死了曾善意规劝过他的蒯通。他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幸亏蒯通能言善道,得以保全自己。下面就引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一段文字来讲一讲“疾足先得”的典故。


【原文】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於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刘邦讨伐陈豨归来,知道韩信已被杀死,既高兴,又难免有点可惜。问吕后:“韩信临死时留下什么话?”吕后说:“他说后悔没有听蒯通的劝告。”刘邦说:“这家伙是齐国有名的说客。”于是,命令齐国抓捕蒯通。蒯通被抓来,刘邦问:“是你唆使韩信造反的?”蒯通说:“是的,我是劝过他,可这小子不听我的,所以有了这个下场。如果这小子用了我的计策,您还能将他灭了吗?”刘邦大怒,说:“把他给我炖了!”蒯通说:“慢着,您要这样将我弄死,就太冤枉我了!”刘邦说:“你唆使韩信造反,有什么冤的?”蒯通答道:“秦朝无纲常之道,政权解体,中原乱套,但凡有点胆识的人都蠢蠢欲动,秦皇的宝座就像一只鹿,这只鹿跑了,大家一起追赶,谁的本事大,谁的腿快追到了,这个鹿就是谁的。盗跖的狗冲着尧叫,这并不说明尧这个人不好,而是因为狗只忠诚于它的主人。那时候,我只知道有韩信,还不知道有您呢。况且手拿锋利的兵器,想像您这样拥有江山的人很多,只不过是没能如愿。您能够把他们都煮了吗?”刘邦听了,说:“把他放了吧。”于是蒯通被赦免了罪过。

【感想】人们一般理解为,争取某样东西,只要谁下手快,就属于谁,因此有一句话叫“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事实却并不全如此。下手快是有前提的,必须首先要有能力,不然的话,下手快了,反而要遭殃。本典故里,蒯通之所以要劝韩信自起炉灶,是因为他通过判断,确定韩信有这个本事。当然,他作为当时有名的说客,肯定是有私心的。他的判断没错,韩信的确有夺取天下的能力。一旦成事,蒯通便成为大赢家。令他没想到的是,韩信具备了能力,也有一定的野心,却犯了与项王一样优柔寡断的错误而没有先下手。于是,韩信死了,蒯通没赢,历史就这样一路走下来。

成语典故|抱残守缺

成语典故|退避三舍

相关文章

  • 成语典故|疾足先得

    【前言】成语:“疾足先得”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被任命为赵国丞相的陈豨造反。陈...

  • 成语典故

    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这两个成语典故讲的是战国时期蔺相如的故事。完璧归赵说的是蔺相如是赵国的一位上卿,来到壁垒森严...

  • 成语典故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叻过子楚,即后来的秦庄襄王,又把自己的妾赵姬...

  • 成语典故

    一不作,二不休。 唐朝德宗时期,有一支军队在长安叛变,拥立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皇帝。朱沘自称大奏皇帝,拜张光晟为副将...

  • 成语典故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楚国有个书生,由于生活贫穷,很想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 他读到一本书,书上说:谁如果得到螳螂捕...

  • 成语典故

    一发千钧 西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枚乘他擅长写辞作赋。 开始,枚乘在吴王刘濞那里作郎中。刘濞想要反叛朝廷,枚...

  • 成语典故

    1、马革裹尸 2、睚眦必报、火上浇油 3、丰神玉立 4、貌美端庄、性情和善、才貌双全 5、拂袖而去、扫榻相迎 6、...

  • 成语典故

    一日千里 周穆王听说:造父驯马驾车的本领最好,就把他召来。 造父知道周穆王想到遥远的西方运河去,就挑选了八匹好马拉...

  • 成语典故

    一丘之貉 汉宣帝时,有个很有名的人叫杨恽,他是司马迁的外孙,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之子。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

  • 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也说三顾草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 释义:指一...

网友评论

  • 执古之道_能御今之有:对于成语解释没有问题,不过我觉得对韩信的谋反说的有些稀里糊涂,因为我最近也在读史记,有些不同的见解。韩信谋反,很有可能是刘邦的需要。功高盖主者,难让人放心,不如杀掉
    老都:@执古之道_能御今之有 不错,从历史探究的角度,您所持的态度是正确的。我也一贯认为历史需要立体地看待。这篇只是对成语典故的直释。谢谢您的提点🙂

本文标题:成语典故|疾足先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wk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