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留学申请已进入后半发力阶段,作品集的完成也临近尾期。不过,最近Sophia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在最后的创作中犯了难,不管是一味的借(can)鉴(kao),还是冥思苦想,最后关头总是略显局促。
迷茫、彷徨…
不知道要创作什么…
不知道要怎么创作…
……
遇到以上情况,Sophia老师建议大家阅读书籍,重新梳理一遍现当代艺术史,这样,你会有一些新的发现,而这些发现会帮助你从混沌里走出来,让你创作出「自己的艺术」,而不是别人的复制。
在读书上,我推崇"3步走"的方法:
首先凭直觉读艺术家传记、故事;
再读艺术史;
最后则是艺术态度类,这一步需要在有了一定艺术家和艺术史积累后再读,才会更能体会有趣之处,也能激发自己的更多思考。
市面上书籍繁多,足以令人眼花缭乱,今天我为大家择优选择了七本,能最简单最直接地帮你解决困扰~
01 艺术家传记
① 《渴望生活——梵高传》《渴望风流》欧文·斯通
这两本书以生动的语言,书写了以梵高,毕沙罗为主角的各个耳熟能详的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画家群像。前人的经历往往能给我们以参考,使接下来的路走得更顺畅。
②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一位四十岁才学习绘画的证券经纪人,放弃优裕的生活,疯狂迷恋上了绘画。
为了追求艺术理想,他饱尝贫穷与饥饿的煎熬,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最终遁迹与世隔绝的塔西提岛,成为一个自成一格的画家。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一生活动的轨迹仿佛就是在解构小说原型高更的画作主题: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毛姆用幽默的文字、动人的情节、深刻的思想编织了一位艺术家的传奇人生,探索了艺术与生活的矛盾与相互作用。
这部堪称完美的小说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让一代又一代读者将之奉为必读佳作。
(暗戳戳的说一句,当年的Sophia老师可是看的热泪盈眶呢!)
02 艺术史
①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
这本书堪称艺术史入门的极佳读物。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② 《美的历史》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
美是什么?什么是艺术?品味与时尚是什么?
美是要冷静、理性观察的东西,还是会牵动灵魂的媒介?
在艾柯的引领下,我们走上了这么一趟引人入胜的审美之旅,探索多变的"美"观,从古希腊直到今天,研析历世与美相伴相随的价值理念。
除了密切检视视觉艺术,还援引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提供印证。作者扩大了探讨的范围,考虑爱情、女性的角色以及丑、残忍,甚至魔性等课题。
本书将美的历史脉络呈现,它不仅是一部艺术的历史或美学史,还是作者融合两者为美的概念所下的定义,涵括的范围自古典到现代。
书中论及的美包含绘画、雕刻、建筑、电影、摄影、装置艺术以及文学等,领域广泛,包罗万象。
③ 《丑的历史》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
丑是什么?
丑只是美的反面吗?
丑的范畴有哪些?
继全球惊艳的《美的历史》之后,博学大师艾柯再推《丑的历史》。
以丰富的图文资料与独特的见解深度剖析世人对"丑"的成见,颠覆传统审美观,形成一部异彩纷呈的审丑观念史。
他亲自保证:"《丑》比《美》更精彩。"
艾柯为《美的历史》撰写的这部姊妹篇既是对视觉的冲击,也是对思维的挑衅,他尝试把丑作为历史和文化批评的一部分做进一步的分析,呼应上一次的寻美之旅~
03 艺术态度
① 《今日的艺术》冈本太郎
我细分出的"艺术态度类"指的是:
"到底什么是艺术?"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观看艺术或对待艺术家?"
等类似问题…
每个对艺术感兴趣的人,一定都曾经想过这样的问题吧:
艺术到底对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一件作品只有看懂了才有资格说喜欢它吗?
为什么有的艺术家画得像儿童画,却人人都说他很伟大?
冈本太郎,是我读过的作者里第一个以最简明直白的语言回答这些问题的人。
他很幽默和坦率,完全没有著名艺术家的包袱和架子;他还很勇敢,犀利地指出日本文化和艺术界历史遗留的种种古板、虚伪和怯懦。
有冈本太郎这样的艺术家,我认为是日本艺术的幸运。
关于读"艺术态度类"书籍,看似比较轻松,不像读艺术史或艺术家故事那么的"惊心动魄",但我却随着这几年读的书日渐增多而觉得这类书或文章非常重要。
作为一个爱好者,我们没有任何职业负担,那么你也许应该思考:
你享受的究竟是艺术本身,还是爱好艺术这件事带给你的人设和光环?
你喜欢的艺术家,究竟是因为他的作品打动了你,还是因为他的名气令你觉得"应当喜欢他"?
如果我们期待一位艺术家,能呈现出他最真诚的作品,那么首先,我们应当做真诚的观众。Be real~
对于小麸而言,热爱永远是最重要的,也希望大家有所热爱,有所坚持。gongzhonghao:IF艺术作品集指导,更多艺术好书好方法好技巧,尽在艺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