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定要攒钱。
1.记录:前两天看书看到作者为了战胜拖延症在豆瓣加入了战拖小组,改掉了拖延症。我立马学着下载了豆瓣,找到了战拖小组加入进去,偶然间看到了攒钱小组也加入进去。
2.反思:待在什么样的圈层里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每天看那些如何攒钱的帖子,自己就会想着该怎么省钱怎么存钱;每天在购物群里看那些购物图片和链接,不知不觉中就会购买很多不必要的东西。
3.行动:每天看一看攒钱小组的文章,学着攒钱,财富积累才会让自己更有底气。
第二,每月带孩子出去玩一次。
1.记录:昨天在抖音上看到智慧花乐园的门票,距离近也划算,看视频灯光节还不错,于是下班之后买了票一家人去玩了。里面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各种灯光闪烁,拍照很好看,还有一些儿童项目,儿子玩得特别开心。
2.反思:虽然每天想着要省钱攒钱,但是该给孩子必要的体验也不能少,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就少去几次少去一些地方,但是不能不去。这些特别的游玩经历会是孩子童年中美好的记忆,等孩子长大了回想起爸爸妈妈带他出去游玩的场景也会觉得童年是幸福的。
3.行动:每月带孩子出去游玩一次。
第三,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他才会敢于探索生活和游戏。
1.记录:昨天帮同事代班发现班里有一个虎头虎脑的孩子特别黏人。老是待在老师的旁边不愿离开,而且时不时的愁眉苦脸要哭起来,小手捂着肚子说肚子疼,一天能说十几二十次,每次都让你帮他揉一揉。他玩的时间也少,精力都放在黏着老师身上,感觉特别缺乏安全感,需要人每时每刻的安慰和陪伴。
2.反思:孩子为什么会这么黏人呢?而且这个孩子不是新入园的小班年纪,他已经上了一年小班开学要升入中班了,按理说应该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生活,会跟同伴交往,一起游戏一起学习。
我想可能跟家里的相处环境有关系,在家应该就是这么黏人的一个小孩子,缺乏安全感,要爸妈时刻照顾他的情绪。或许是父母给的关注太多孩子养成了这样与人相处的模式,又或者是孩子被父母忽视,他不得不以这种方式获得关注。
当然我不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生活到底怎样也不好胡说,但是我想长此以往这样是不行的,孩子要学习跟同伴相处,学会自己游戏,学习去探索生活中的事物,而不是总待在哪一个人身旁。
3.行动: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爱,让他体验到安全感的同时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