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她找不到合作的伙伴,一个人跑进教室里哭泣。我安排好活动之后,来到她身边。她的情绪很激动,说同学们都孤立她,不和她玩。当时我刚来到这个学校,刚接手这个班,对全班的学生都不太了解。我也不方便开导她,只是静静地陪了她一会儿,安抚她的情绪。事后我开始了解这位女生的情况,通过跟之前的班主任了解到该学生内心敏感、多疑,自尊心又特别强。之前跟她玩的很要好的几个女同学,这个学期发现这几个女生疏远了她,让她觉得全世界都抛弃了她。得知这种情况之后,我又跟她的爸爸妈妈分别了解了情况。爸爸告诉我孩子之前在家里偷偷拿钱去买东西收买同学,后来被家人发现之后制止了这个行为。妈妈也反馈说孩子一直觉得父母偏心,更疼爱弟弟。虽然妈妈一再强调她们没有偏心弟弟,但父母在照顾比较小的孩子,有些无意的行为,在老大的眼中都会无限放大。由此可见,孩子的敏感、多疑跟父母有很大的关系。我又私下找了她口中的那几个远离她的女同学了解情况,几个孩子都说她们没有不跟她玩,是她常闹脾气,才让她们渐渐疏远了她。
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我也从少言寡语的她身上看到孩子常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渐渐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还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甚至拿玻璃划伤自己的手臂。
掌握了所有的情况之后,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并在班会课上常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交友观,并教给孩子们一些处理情绪的方法。平时也很留意她的一举一动,通过观察,我发现她是一个很热心肠,很爱帮助人的孩子。课间我经常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并常肯定她的这个优点。
记得元旦那天,我们全校师生在足球场举行活动,活动结束后,她又默默地清理足球场上的垃圾。事后我立即表扬她,并找她深谈了一次。让她明白了吸引朋友的是美好的品质,不是用物质来收买。通过一段时间的陪伴和引导后,逐渐地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课余时间也能看到她和其他同学聊天打闹,不再局限于之前那几个好朋友了。
孩子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因此,我加强和她的妈妈联系,详细地分析孩子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常与她父母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他们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为孩子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并感谢孩子的帮助和付出。也请父母要多给女儿关爱,用行动感染女儿,让孩子感受到应有的温暖和快乐。
六年级的孩子正要迈入青春期,正处在似懂非懂的年龄。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情绪波动大,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意识增强等。她们想逃离父母约束,又渴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关心。针对这一个时期的孩子,我常转换评价角度,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用各种方式,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我也常指导学生正视自己,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让学生明白,别人有你羡慕的长处,你也有别人不及的优点。引导纵向比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学会正确面对失败。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有探索的勇气,但更需要有行动的决心,在行动中不断创新、改善。今后我将更注重自己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摸索和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实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