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看到简书上有“我想我是个诗人”小岛冬季寻诗活动“冬语三行”,心痒难耐,思索了一天,最后写了三行发上去:
万里山川染霜白
千年魂魄沐露寒
叹故国不存,念伊人犹在
——园子东角一棵树
昨天看到评选公示,着实惊喜了一下。2019年诗小岛冬季寻诗活动“冬语三行”活奖名单公示 - 简书再回过头来反复诵读自己的作品,感觉背景恢弘、气势宏大、蕴含无尽的故事。心中不免有些小小得意。
待到读朱光潜的《读诗与趣味的培养》和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才觉察自己的浅陋。
就技巧而言,我这三行诗,除了对仗工整外,再无可取之处。如果将最后一行稍作修改,是否会更好些?
万里山川染霜白
千年魂魄沐露寒
欲还休,故园花开复谁在
——园子东角一棵树于2019/11/26修改
以疑问语气做结束,正是中国古诗惯用的手法。
“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钱钟书称之为: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哈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这是诗的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或者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这鹦鹉学舌般凑了几个字,便以为触及了诗的门槛,实则还差的远呢。想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还需多多读诗。
学着读诗,去品味诗人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勾勒出的不可名状的境界,去体验诗人的意向音调和奇思幻想。
朱光潜认为,当能够欣赏诗时,也就能欣赏小说及其他文学种类。
诗人能够看见常人所不能见,读诗,就是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到我们所看不见的。
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睛是点铁成金的眼睛。
生命生生不息,他们的发见也生生不息。
如果生命有末日,诗才会有末日。
通过读诗,不仅可以消愁遣闷,还可以从诗中获得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