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虎头虎脑的铭气呼呼地对我说,足球有意思多了,我不要学二胡。还转身对他妈妈说,你给我买其他乐器,我不要学二胡。
他那位温柔的妈妈很是尴尬。
妈妈非常关心儿子的二胡学习,这是第三次来到课堂上旁听。可能也是对儿子不太放心。
我耐心询问气鼓鼓的铭,看他气盛,便让他回去重新考虑,再对话也无益。
这个男孩是我乐团带队下来遇到比较特别的一个,主见很强,性子很急。练习中,常常无视我的指导语言,我伸手纠正姿势,他会显得很不快,不愿意接受意见,很拗的一个男孩。
刚开始觉得这脾气有点逗,不听指教次数多了,发现是个性问题。尤其妈妈来旁听的时候,会更拗,时不时去与妈妈对视,遇到提出意见就不爽,会把挫败感表达淋漓尽致。
我一再提醒出错是正常的,一时没做到位是常见,以此想打消他对自己过高的期待值。不想,他对于反复练习不满,对于慢慢拉奏不喜。于是,我便重点肯定他“越来越有耐心”,“这遍很有耐心”,用发现耐心、肯定耐心来发展耐心品质。
有一次,我婉拒妈妈的陪同,就让他独自面对“困境”,老师的一再要求,练习的反反复复,练不好的境况。那一次他的表现又好气又好笑。
对于我一再没给他过关,只是提出新的动作要求,并让其反复再反复,哪怕我一直用低沉温柔的声音交代,他练习不到半小时,就开始来气。
首先,两手使劲乱来,发出刺耳的破音。见我不动声色,只是平和提要求,他没辙只能再拉。
拉了却不甘愿。于是索性停下手,气呼呼的沉默朝前看,故意不看我。使劲憋气,眼睛涨红,眼看泪水要挂下来,他身上的男子还气概涌上来,看得出他在拼命忍住不哭。
不可能事事顺意的。学习岂能由着性子来。我没有训斥,也没有说教。就在一旁静静看着他等着他。
过了几分钟,开口问,准备好了吗,我们再来。
他没辙,身旁没有可撒娇的人。咬着牙吞下泪水,用力吸了一下鼻子,重新拿来弓拉奏。
我平静的表情下是急切寻找闪光点的心情。一旦看到可肯定的地方,马上用力表达,想让他知道付出必定有收获。
可孩子的性情养成数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快速转变。还没几遍,他又开始烦躁。再次重演上面的一幕,停手、用力憋气、生气不看我。这一回,没忍住,眼泪水冲出眼眶之际,他马上右手拽起上衣掩住脸庞,埋头在胸前抽泣。
看他那副强忍住轻声抽泣,整个脑袋被上衣反向包裹着的样子,有点好笑又感到有点儿辛苦。这娃除了技术指导,还得不断思想辅导、心灵抚慰啊。
我没责怪也没使劲劝慰,就是静静等。等他肩膀渐渐不再抽动,他见我没什么大反应,慢慢抬起头,擦拭过的眼睛还留有泪痕。
我说,要把琴学好,确实需要很大的耐心。所以,台上同学精彩的表演能够赢得下面如雷动的掌声,就是因为这个过程非常不易,不是所有孩子能够学好的,必须要有非常大的耐心。我相信你也可以慢慢有更多的耐心。我们接着再来吧。
没有退路的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练习。可不久上番操作又来了一回。
终于,两个作品拉到合格的水准。不要求了,慢慢来吧。
我由衷地表达了高兴,为他努力后的进步。郑重地在两个曲子旁写上优秀。
这优秀的成绩一点都不“水”,这可是你踏踏实实自己练出来的,你真的太棒了。来,老师奖励你一颗糖,能够遇到困难耐心地一遍又一遍练习,不容易。回去你可以骄傲地和妈妈说,今天全凭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男孩的脸蛋一下子绽开了笑容,眸子明亮又喜悦。
下课时间,我又对他说,你今天真的不简单,刚刚心里很烦躁,还是挺住压力了。
我以为,这一节课后他的状态会越来越好。谁料,上周他妈妈又陪同了半小时,他又开始“作”。当天劝他回去后,我也反思,可能这个孩子的学习,技术层面的要求不要一下子太高,他不太有耐心,自我期待高,容易有受挫感,前期还是鼓励为主,并且要放慢节奏。
同时,和他妈妈也交流了一番,谈了自己的看法。这一次,他的妈妈没有再放心不下的过来陪同,男孩表现得很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