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登高(四)

登高(四)

作者: 春江水85 | 来源:发表于2023-04-03 23:46 被阅读0次

———熊逸《唐诗50讲》

“凤凰台上凤凰游”,这是曾经有过的祥瑞;“凤去台空江自流”,凤凰早已经离开了,得到祥瑞的刘宋王朝也早已经不复存在了,只有长江水还在东流,像当初一样。

这段长江到底见证过多少“微不足道”的事情呢?诗句从“吴宫花草埋幽径”开始怀古:金陵号称六朝古都,从三国时代的吴国,历经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曾经无限繁华,但此时此刻荒草掩埋了昔日的吴国宫殿,曾经显赫一时的东晋世家大族只剩下一座座无人凭吊的坟墓。

从凤凰台极目远眺,三座山峰若隐若现,仿佛半在人间、半在天外,白鹭洲坐落在江心,把长江的水流一剖为二。向西北眺望,真想看到帝都长安啊,那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地方,但浮云遮蔽了太阳,什么都看不到。

全部的诗意归纳起来有两个要点,一是怀古,二是伤今。诗人只要登高,难免就要怀古,只要怀古,难免就要伤今。

最后两句有几个特殊的意象:浮云比喻小人,太阳比喻皇帝,眺望长安的方向表示赤胆忠心,很想施展政治抱负。这几个意象通常都是成套来用的,在历代诗词里都很常见。

例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对崔颢《黄鹤楼》一诗的回应。李白的登高,因为心境不同,有雄才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意境里就有了“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郁结。

李白擅长写古体诗,《登金陵凤凰台》却是近体诗里的佳作。诗人很喜欢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来做对比,以前者的不变反衬后者的易变,以前者的亘古如斯反衬后者的昙花一现。

王之涣和李白能在开阔的意境里造成阻隔——浮云蔽日的阻隔显而易见,“更上一层楼”则是把诗句停止在要上楼但还没上的时刻。所谓艺术的张力,就体现在这样的细节里。

相关文章

  • 登高(四)

    登飞来峰 北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①飞来峰:...

  • 初四,登高祈福!

  • 西南行之十四

    登高望四野, 烟云且有无。

  • 登高岗

    登高岗,眺极目。以望四沙…

  • 【五绝】万景山登高

    【五绝】万景山登高 文/林海 山崖万景祠,仙境使人痴。 千级台阶上,登高一览姿。 平水韵四支 万景山:青田四都

  • 天地任飘摇,何拘此间忧,后生难料。

    念奴娇 · 登高 登高险境,风萧萧,长空鸿雁南去。山河佳景,美如画,更羡四方云游。残花秋叶,云遮雾绕,...

  • 登高

    《荀子•劝学》中有“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阮籍《咏怀》中有“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陶潜《移居》中有...

  • 登高:范闲穿越后写的这首杜甫诗究竟好在哪?

    《庆余年》中范闲在诗会上写了这首杜甫的《登高》,瞬间震惊四座。那么这首《登高》究竟好在哪呢? 孟子说,我们阅读文学...

  • 一楼 二楼 三楼 四楼 登高,才能望远……

  • 行路难

    北风嘶日夜,乱雪吞河山。 登高四顾盼,何以归长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登高(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ij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