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各地的疫情数不再显得那么狰狞,情况似乎慢慢在好转,家长们开始在关心,什么时候开学,开学学些什么。
今天又有一位家长向我表达了她的焦虑。孩子马上就要满六岁了,这开学前要不要给娃从大班转到学前班去,学些汉字和拼音还有数学呢?身边很多人的孩子都提前去学了,担心上了一年级跟不上啊!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她肯定不是第一个问我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因为,这样的焦虑是群体性的,解决了一时,过不了多久还是会被传染。
那么,到底要不要提前学呢?学多少呢?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
1.超前教学应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
我们小区有个孩子,两岁多一点,对数字特别感兴趣,每次看到数字都会指着要求家长读给他听,很快他就认完了10以内的数字,不带字母的车牌号随便记。
这样的孩子要不要教?
他喜欢,为什么不呢?只要不过多地开发,不超越孩子的接受能力,他喜欢的比别人多一点,有何不可呢?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孩子不喜欢,你再逼也枉然。
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夺冠是因为她妈妈逼她从小被诗词吗?不,人家那是真正的爱好!
我的邻居,一墙之隔,家里有个娃,自四岁起,每天早上五点半,就在阳台上大声朗诵《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内容,每天早上我都能听到孩子带着哭腔的读书声,有时候是母亲的打骂声。每当这时候,我心里都会闪过一丝难过,那么小的孩子,要背那么多的东西,要依靠这些内容去考秀才吗?
现在隔壁的这个娃已经读了小学四年级,语文成绩平平,对弟子规三字经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他的妈妈又怎么能想到,在孩子四五岁时下的功夫,到现在居然也没有什么用呢。
2.适当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虽说现在大多数公立幼儿园老师都在提倡去小学化,说的是在幼儿园阶段不给孩子教授小学知识。但是一些基础的知识其实还是应该学的。
即便是在公立幼儿园,也会从中班开始让孩子学习形状,数的分成,阅读识字等知识。
上完三年幼儿园孩子,应该有一定量的识字能力,能看懂简单的绘本,能认识基础的颜色,有简单的数理能力。
我当过多年一年级语文老师,从入学的第1天开始,孩子们就要认识“竹和米谷”之类的汉字,要求会读,会写,同时用半个学期的时间学习汉语拼音,背诵和练习一些简单的汉字。一般情况下即便是零基础的孩子,半个学期汉语拼音都能完全掌握,但是需要孩子在校专心听讲,在家复习时家长认真陪伴。
试想,如果在这之前,孩子能有一些简单的基础,学起来不那么吃力,对于孩子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3.知识需要长期的积累,而不是一时兴起。
无论学什么知识,都需要持之以恒长期积累,就比如我隔壁家的孩子,如果从4岁开始一直到四年级,四书五经的学习从未间断,对于孩子的成长必然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可惜家长没有坚持,辛苦了开头,没有坚持到结尾。
4.学习习惯的培养远比学习重要的多。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要求孩子学习的东西很多,在上小学之前就已经把汉语拼音中庸大学全部学完了。很小就会写很多字,但是上了一年级之后,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有一次他问我,为什么自己家的孩子明明比班上很多同学厉害,老师却不喜欢呢?
正好我认识孩子的班主任,细一打听才知道,孩子上课从不听课,字写得乱七八糟,不按老师的套路来,课堂秩序常常被他打乱。老师点名批评几次之后,他开始出现厌学心理,老师说:“我宁愿他什么都不会,一张画得乌七八糟的纸,让我重新在上面画出美好的图案来确认吃力。”
后来我建议这位朋友,先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少逼迫孩子学知识。事后证明,我的建议是正确的,当孩子的学习习惯奠定之后,学习是事半功倍的。
5.家长的高效的陪伴是学习的重要基础。
无论要求孩子做什么,在孩子心智还没成熟之前,家长的高效陪伴很重要。
常有家长问我,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让他学习,他总是拖拖拉拉,玩手机却来得飞快。
后来我问这位家长:“你让孩子去学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呢?”他说:“我有时候在看电视,有时候在玩手机。”我又问:“你在学习的时候,我在你旁边玩手机,你会不会想看看我在玩什么?”这位家长恍然大悟。
凭什么我去学习,你在玩呢?这就是孩子反抗你的理由啊!
在孩子求学的路上,家长是第一任老师,不光费时费力费钱,还要费脑子。学与不学,学多少,其实是与家长的认知成正比的。
所以,如果你还不知道怎么做一名合格的家长,你就先好好学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