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庙子诳语:低仓观天实有效,如履薄冰续前策,值此多事之岁月,唯保本金最重要。
如果以“晴雨”来形容每周三收盘时的心情,我们和大家一样已经连续3周密雨笼罩了。
一周前,我们正是感受到了市场的恐慌趋势,将仓位下调至2018年第三低,配置思路明确为“正本溯源,业绩王道;谦恭顺势,低仓观天”,及至周五我们观察到蓝筹“多杀多”,更是焦急为大家指出风险剧增,本周以来盘前和盘中反复进行轻仓、减仓乃至空仓的风险警示!
在这种情况下,73期周池以基建和低价涨价股(中报预增)为主,最终50%标的红盘调出,也捕获了新奥股份、宁波建工、通源石油这样的短线爆发股,但在这样一个恐慌情绪占主导的市场,鲁抗医药、赛隆药业、海川智能的跌停又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参考周涨幅为负,结束5期连阳。
再回到73周【智火观点】最后一段的策略建议,今天审视基本符合预期:先下跌再反弹,只做绩优个股,利用反弹减仓。我们希望今天的文末,仍然能够通过冷静的分析为大家给出务实的建议。
展望74周,我们只想重申:请大家尊重和敬畏趋势的力量!前述“观天”,也就是顺应趋势,这种趋势是市场内生性以及投资者情绪性的,一旦形成很难扭转,就如同在一轮牛市中即便时有利空,也会被当做回踩低吸的良机,那么熊市中正好相反,怎样的利好都会被迅速淹没,犹如扑腾的水花,大家回想过去几周是否如此?
正本溯源,还是必须跟踪分析市场所处的基本面,沿着周一午间《复盘沉思录关于贸易战和当前市场思考的中结》,梳理如下:
第一,A股走到今日因为“内忧外患”,这是共识,但我们的观点在于内忧是强有力的政府可控的,说大一些我们国家经历和妥善处理过远比今天复杂的经济局面;有人说改革才是拯救市场的良方,没错,但改革一是需要时间,远水救不了近火,二是改革固然治本,但并不是今年A股的症结所在,换句话说,西方资本市场制度健全,仍然避免不了大熊市。
外患与内忧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走向和结果是不确定的甚至不可知的,政府再强大,能管住特朗普及其背后的国家机器、意识形态说什么?我们须看到,身处的这个“外患”是一个漫长的超越经济层面的历史性事件。
对于人或者由人组成的市场来说,什么最可怕?不正是不确定性最可怕!所以,市场自5月来打破“L”型整理,一蹶不振至今。我们认为如今市场成败皆取决于此,既是源头又是解锁密码,一旦这个不确定性中确定性的成分增多,市场情绪就能好转;目前,还没有等到这个时机,所以市场不要轻易言底。
第二,市场本周乃至前几次下行途中的反弹,大部分都是政策面利好叠加技术反抽需要,仅仅是反弹,请勿妄论“V”“W”底。比如本周的反弹,社保基金算是直接的政策利好,也就一日游,这是前面所述历史性事件不确定性的大趋势所决定,创业板已经新低,主板看着像W就嚷W?这么快就忘了前阵子“积极财政政策”“稳杠杆”爆出时感觉“政策底”出来了?既然“内忧”是可控的,市场本来就不是因为“政策很不好/失控”而失控暴跌,那么你给出什么政策也并非解决市场问题的那把钥匙。即便政策底有那样人力推动的雏形,市场更关键的最后一道阵地“情绪底”未见踪影,恐慌的情绪一旦形成,会轻易摧毁看似不错的政策底阵地。
正如牛市无利空,熊市无利好,这是万事万物对称的完美规律!
第三,如何看待基建板块带来的反弹。其实早在六月份贸易战发酵过程中,我们策略会议就讨论到下半年增加基建投资的逻辑,因为道理很简单,我国的明牌筹码有限,为了应对最坏的可能性,就必须把自力更生重新发扬起来,外贸受制,房地产不能搞,内需掏老百姓钱袋子没那么容易,也就只有自上而下再搞基建这个途径。而且当时有一些蛛丝马迹,决策层估计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盯着贸易战进程来推动基建的政策落地,所以65-67期周池我们陆续开始重新配置三钢闽光、海螺水泥这样的基建蓝筹龙头,直至72期配置柳工(和三一重工对比后选择)。
可以确定的是,基建是弱势中市场认同的主线路,这周不断吸引着其他相对高位个股中的资金(所以很惨,随便一个跌停补跌),其作用远超低价涨价股、石化板块;而且预计还将反复表现,其龙头股自底部启动上涨50%乃至翻倍都不奇怪,例如北新路桥自7月6日触底至今日盘中最高涨幅已达65%!
但是,但是,基建板块本身仍然无法改变市场的大趋势。
估值可以有底,政策可以给底,唯有情绪之底煎熬。
对于接下来的一周:
1、预计指数继续震荡下沉,但将再次出现强烈的技术性反弹;
2、周池主配右侧趋势的涨价标的,但也意味着一旦集体补跌,死得会很难看,因此仓位继续降低;
3、“外患”利好消息是X因素,虽然概率小,但不能不去憧憬。
【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以上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