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活得明白点每天写1000字
你一定要跟这个陌生人交流一下!

你一定要跟这个陌生人交流一下!

作者: 宰相天东 | 来源:发表于2016-10-12 00:50 被阅读151次

    距离辞职在家,差不多快3个月了。我时常感知时间飞快地流逝 ,之前也写过两篇有关时间的文章—《时间的思考》,并试图理解和解释其中的奥秘,这让我有时候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正常思维的人,说白点,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分裂了,魔怔了。直到我看到一段话,我才知道自己是正常人,并且是能够深入思考的正常人,并且还很稀缺。

    “只有当人能够查看自己的内心深处时,他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起来,

    向外看的人是在梦中,向内看的人是清醒的人。”—荣格

    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

    这三个月的时间,因为我们家二宝的到来,使得我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她身上,因此每天都过地都很忙碌很充实。我当初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辞职,还是做了很长时间的自省和探求。探求我为了什么而工作,为什么要在Z公司工作,以及我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虽说,这三个月全职在家,可是仍然感觉自己并没离开职场,反倒觉得是在Z公司休假状态,还是个比较长的假期。像刚刚过完的国庆节,从放假前的期待,到假期中的放松,再到假期结束时后那种不舍和忧郁,我都能清晰地感知这种上班族的心理变化。

    节后,孩子们上学了,大人们上班了,我在家里焦虑地等待一次比赛公告-“新精英讲师招募”。我也参加了,并且从全国参赛500名老师中,成功晋级100强,这给像我这种之前没有太多的讲师经验,但是有很多的学习投入的人来说确实点燃了很高的希望之火。虽然,我知道接下来的晋级公布 “100强进9强”竞争很激烈,希望很渺茫,可是仍然心存侥幸。 我在内心不断的强化和具像化自己作为名师讲课的场景,可事实不会因为你热切的期盼过就真的立马成为现实,不然那些买彩票的人,基本都能中奖,福彩中心也早就关门了。我在反思我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心境,为什么还会觉得是在休假;为什么我对这次讲师招募,这么在意?我在试图弄明白自己的意识和行为模式:

    1.最近这两年,我的工作状态也就如此,以这种状态工作,顶多算是个“混日子”的,不是没有目标,是迷失了目标?

    2.辞职对我来说,仪式感不强,以至于我不能割舍这个状态。这种感觉就像是失恋了,虽然我是主动提出来的,但毕竟还是相处了8年,并且还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而在这之后的日子里,你又总能感觉到她的影子(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我离职,与我联系业务)。有人说要想快速的摆脱这个状态,那就快速的开展下一段恋情,我之前也认同这种说法,可后来我发现有问题。

    这种反思过程,其实是有触发机制的,也一定有一个触发事件。对我来说,表面上分析是“新精英讲师招募” 最终落而选触发的,可除这个事件的外在属性,我分析的是这个事件本身包含了我哪方面的需求或者价值取向,而我又是在那一层次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被认同?

    -还是这个讲师工作本身的附加属性,比方说高收入。

    -如果说收入不高,那我还在意这件事吗?

    -还是说我真的很喜欢,特别喜欢去学习,然后去分享?

    很多时候我们都高估了自己,感觉自己很喜欢去做一件事,可是如果把这件事的所有属性单列出来,并且排个优先级,你就会发现你真正喜欢它什么了?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什么叫做喜欢 ,百度词条这样解释:

    喜欢是一种由内向外的,非迫切需要的,在维持自身生存之外的得到与占有。

    形象点说,就是看到喜欢的东西会两眼放光。

    这个女孩子的眼神代表着喜悦和喜欢

    你有没有发现,谈恋爱就存在这样的情况,那么多在背后喊人家“国民老公”的姑娘们,如果你们得知“国民老公”一夜倾家荡产,并且还欠债10个亿,请问你是同情呢还是同情呢?你还愿意嫁给他吗?别说什么不可能,这个假设旨在拷问你的价值观,与现实无关。此段子纯属虚构,如有雷同 ,纯属巧合。

    还是说“新精英讲师招募”这个事,我的价值属性先后排列是这样子的:

    1.可以让自己迅速成长的平台;

    2.更多的知识型IP的链接;

    3.被认同

    4.影响力

    5.收入

    我还是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其中1&2 是自我实现需求,3&4是尊重需求,5 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所以我更迫切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这需求难道只有“新精英”可以提供吗?一定不是!既然是自我实现需求,那关键还是自我,“新精英”只不过是我成为高手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是指引了我走到这里。

    请注意,我说的是里程碑。

    里程碑就意味着这条路上的大事件还在继续,它是一个标志,不是一个结束,这里就像是在攀爬珠峰的途中的那些大本营,你到了这里意味着你离着登顶就更近了一步,你需要做的是休整装备,继续前进,直至登顶。

    清楚了吗?这种对事件本身价值属性的分析,还能应用在哪些方面呢?买房,买车,工作,结婚,生子,择校……是不是都可以这样分析一下,而一旦你这样分析,你就不会“随大流”,因为你知道自己到底喜欢的是什么?

    真喜欢是没有附加条件的,如果有,那你真喜欢的一定是那个附加条件。

    若真爱,就深爱!

    还有一个宏观的自我认知,那就是弄明到底什么东西在左右我们 。 你不防这样问一下自己:我真的了解我自己吗 ?”先别着急回答,我们先来个赤裸裸的实验。

    想象一下,你赤身裸体站在镜子面前(此刻请想你自己),你是否能够清晰完整的看到自己?是否可以观察到自己的每一处细节?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你可以播放一首节奏缓和的钢琴曲…… 下面的每一句话你都以很慢的节奏来默念。

    我站在浴室的镜子面前,窗外透进来几道暖阳,正好照在我的左边的脸庞,

    镜子非常干净,感觉里面有一个真实的空间,

    我慢慢地睁开眼睛,从头发开始在打量自己,

    我的都发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卷发还是直发,

    我的眼睛那一只更大一点,

    鼻尖是挺的,还是圆的

    我的脸是什么形状的,

    如果用一次词形容一下我的精神状态,那会是什么

    精神抖骚?还是倦意浓浓?

    …………

    好了,通常我在讲课现场,我会让听众更全面的仔细地端详自己。现在到这里,你能发现什么问题?请问你是不是能够清晰的描绘出你的这些细节?如果不能,你凭什么说你很了解你自己,对于这种展示在外表的属性,你都不能仔细观察和思考,你怎么能说你认识你自己呢?我相信很多人都没有真的在镜子面前,仔细地观察一下自己,观察一下自己的表情,观察一下自己的眼神,那个被俗称为“心灵之窗”的眼睛。每次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大家都感触良多,更有感性的听众,在实验结束时委屈地哭了,她几乎看不清楚自己,她觉得很陌生?

    此刻的你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

    镜子里的那个人是谁?

    其实我这个实验,是从一个视频中获得的启发,以下是视频的链接,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你想过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吗?

    http://v.qq.com/x/page/a0129kjkhji.html 至此,你是不是还很有自信的说你了解你自己?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你们发现了吗 ? 相比关注和了解自己,人们更喜欢围观和研究别人。除了说前者的资料更多的是心理学专著之类的,动不动就30-40万字,比如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根本没有动力读下去,更关键的是后者往往是更“有趣”的,更能够得到“及时”反馈的,更能够“互动”的明星八卦。你看看今日头条的各种娱乐新闻,各种明星生活趣事,各种讨论**明星是否隆鼻,是否隆胸,是否离婚……甚至粉丝与粉丝之间的口水战,你就知道人们是多么地喜欢研究别人了。

    但是,然并卵!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最宝贵的能力是注意力和意志力。

    你把这么宝贵的资源都用在了别人身上,你就别慕嫉妒恨人家明星的光彩和财富,那些都是你们给的。明星为什么要炒作才能够提高身价?你以为经纪公司在炒作明星吗?你错了,他们在炒作你的注意力,用网络经济的名词来说,这都是“流量”啊。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这条经济大河的一滴水,你用生命养活了别人,你还觉得被滋润了。这就是典型的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的行为模式,慢慢的你成了你生命中的陌生人。

    我们太过于在各种纬度追求加法,而把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分散给那些实质上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上面,同时也伴随着三心二意。慢慢地变成了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你多久没有坐下来跟这个“陌生人”坐下来好好交流过了?

    //后续我会更新这类文章,只为能够深入思考那些让我们觉得就是那么回事的事,大家一起做个明白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一定要跟这个陌生人交流一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ob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