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提倡女人守节,在丈夫死后不可再嫁,以示对丈夫的忠贞,在很多地方还为寡妇立起贞节牌坊,为寡妇守节加以表彰,这样一来,社会就把寡妇守节当成一种美德,然而清朝末年有一个寡妇再嫁之后,过得比初婚更好,生下的儿子还成了大名鼎鼎的人物,这个寡妇名叫王采玉。
1886年,正值青春妙龄的王采玉已经带发出家好几年了,她只有二十三周岁,却已经看不到人生的希望。
她的娘家本是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葛竹村的富裕户,父亲王有则十分精明能干,曾贩卖土产,后来召集皖南、浙西的流民垦荒致富,只是在1882年,六十二岁的王有则去世时,王家已然家道中落。
王有则与原配姚氏生有三子一女,与继配姚振昌之女生有一女二子,王采玉的两个同母弟,贤巨好赌,贤裕有精神病,王采玉靠自己的缝补手艺维持家中生计。
出家之前,王采玉嫁过人,丈夫是跸驻乡曹家田的竺某,性子暴躁,夫妻俩时有争吵,竺某还打过王采玉,并非良配。婚后第二年,王采玉生下儿子,不过数月,儿子就患上急病夭亡。接着曹家田又发生霍乱疫情,竺某染病身亡,丈夫和儿子都死了,王采玉在婆家的生活毫无指望,只得回到娘家和母亲一同生活。
有好事邻居就议论开了,说王采玉克死儿子又克死丈夫,是个不祥的人,寡居的王采玉本就郁郁寡欢,为此更添忧闷,那时葛竹附近金竹庵的一老尼病逝,王采玉与母亲前往帮忙办理丧事时,产生了遁入空门的想法,母亲自是不愿女儿年纪轻轻就常伴青灯古佛,奈何王采玉对人生感到悲观,难以相劝,也就不再劝阻,只是不让女儿剃度,想着女儿还年轻,未必没有再嫁好人家的可能。
王采玉过着清心寡欲的礼佛生活时,堂哥王贤东却上门来说媒了,他的东家蒋肇聪这年四十四周岁,是精明能干之人,从父亲蒋斯千手中接管玉泰盐铺二十四年以来,经营有方,在溪口镇是有名的大商铺。蒋肇聪早年娶妻徐氏,后来又娶妻孙氏,都已经去世了,徐氏所生的女儿蒋瑞春这年十二岁,儿子蒋瑞生(蒋介卿)十一岁。
王贤东在玉泰盐铺管账务和店里的大小事项,是很受东家信任的老伙计,他向蒋肇聪提到了自己的堂妹生得如何秀丽出色又聪明灵巧,只是还年轻就过着孤单的孀居生活,想想真是可怜,既然蒋肇聪也失了夫人,家中总该有女主人帮忙照料,何不再度结下良缘,后半辈子也好互相扶持,有个依靠,蒋肇聪听着动了心,向王家提亲。
王采玉有些犹豫,自古以来一女不嫁二夫,再说上一段婚姻的不快还记忆犹新,自己再嫁真能过得好吗?她的母亲认为机不可失,女儿还这么年轻,一辈子长居佛门也不是办法,女人家总归要有个好归宿才是正道。于是在母亲和堂哥的劝说下,王采玉也就被说服还俗,嫁给蒋肇聪为继室。
1887年10月31日,王采玉再嫁的第二年,在玉泰盐铺楼上,王采玉为蒋肇聪生下次子,取名蒋瑞元,族谱的名字叫周泰。三年后,生下女儿瑞莲,后来又生幼女瑞菊,幼子瑞青。
蒋肇聪虽然比王采玉大二十一岁,但年龄的差距不妨碍他对她疼爱有加,夫妻恩爱,子女双全,加上自己持家有道,王采玉的生活过得幸福美满,她为自己的正确决定感到庆幸。
所以有时候人的想法不要过于被传统道德束缚,条件适当的情况下,勇敢地往前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好运。
转自百度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