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嫁再嫁的尤老娘

作者: 瘦竹斋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06:40 被阅读20次
    一嫁再嫁的尤老娘
    一嫁再嫁的尤老娘
    一嫁再嫁的尤老娘
    一嫁再嫁的尤老娘
    一嫁再嫁的尤老娘

    红楼女儿之 14尤老娘——一嫁再嫁的寡妇       红楼中,寡妇们太多了:薛姨妈是寡妇,不知怎么就没了丈夫,偌大家业无人支撑;夏奶奶是寡妇,夏奶奶奋发图强,在男人世界里较量自己的生意才能;当然作者浓墨重彩渲染的寡妇典型是李纨,李纨还那么年轻,却心如枯灰,一心侍亲教子。但偏有这样这样一个女人,你说她不守妇德也罢,你说她敢于挑战封建传统道德观念也罢,反正她选择的道路是,嫁,再嫁,还嫁。      尤老娘,不知道她的真姓氏,也不知道名字是什么。只知道,她年轻时大约是风姿卓约的女子。三姐说认识柳湘莲是在姥娘家的生日宴会上——她娘仨一起去拜寿,认识了做串客的柳湘莲,这个暂且不提。我要说的是,如果能在乡村举行生日宴会,并且还邀请了一些当时比较著名的“歌星”,那么,尤老娘的娘家,其经济能力大约相当于甄士隐的岳丈封肃家,至少是小康水平。      理所当然,有娘家财力支持的尤老娘嫁给了生活宽裕的人家做儿媳妇。尤老娘的第一任丈夫比较爱交朋友,和皇粮庄头张华的父亲交情更深。为了亲上作亲,二姐的父亲和张华的父亲还约定了儿女婚姻,可以想象那个时候的尤老娘是多么顺心如意。可是,不幸牵三挂四不断袭来,先是家里的顶梁柱丈夫死了,后张华家也“糟了官司,败落了家产,弄得衣食不周”,尤老娘带着两个女儿过日子,深感生活的艰难。或者尤老娘自己大胆出头,或者娘家人为其牵线,尤老娘选择了再嫁,嫁给了另外一个小康的人家,这家男人姓尤,于是,尤老娘有了属于自己的称呼——尤老娘,女儿跟着尤家女儿起名字,大女儿叫二姐,小女儿叫三姐。按说,尤老娘这一次算是抓住了汹涌波涛当中的船舷,爬上岸来,过上了安静的日子——再婚的女人哪有她这么幸运,一般都是越嫁越惨的。但尤老头不幸又死了,尤老娘再一次被抛到海里。      如果,尤老娘深居简出,省俭度日,一心教女,也就没有了后面的风波。王夫人曾经说过“美人的心大约都是不安静的”,尤老娘不习惯过寂寞的日子,她喜欢风风光光富富贵贵的活着——机会来了。老风俗,亲家中有了红白喜事,都要赶去祝贺或者帮忙以示关系亲近。尤氏虽然没了亲爹,可是在家里,还有一个名义上的娘,因此上,凡宁国府有重大事情的时候,尤老娘就出面为尤氏料理。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这里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风俗:比如,谁家添了孩子,七大姑八大姨都要提着东西去看,不仅要送东西,还要给看钱,因为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尤氏家里既然有母亲,就要把母亲叫来,这是礼仪,也是面子——总比孤零零一个娘家人都没有要强。所以,我们在贾敬的生日和葬礼上,都见到了尤老娘及女儿的身影。值得注意的是,贾敬的生日宴会上,凤姐还在尤老娘面前周旋了一通,谁知道以后会成为冤家对头呢?由于经常这样的往来,相信,一直身处乡村的尤老娘,一向爱慕虚荣的尤老娘很快就喜欢上这样的贵族生活。在宁国府,大家都称她为老太太,老祖宗,丫头一大群的服侍,吃的喝的比自己家要强一百倍,还可以见识那么多名门贵族的讲究。这对于风流成性的老寡妇来说,无异于骨灰级的诱惑。      但出来打拼世界,没有深厚的技术是不行的。看尤老娘的一言一行,年轻时是一个大脑简单的美女,年老时自然也没有成熟到哪里去。举三个例子:1、贾蓉听到两个小姨娘来到府上,赶来调戏,又骗尤老娘说他父亲已经看好了两个姨爹,只等着聘嫁了,两个女儿都知道是胡说,结果尤老娘就偏赶着打听,一幅信了的样子;2、二姐嫁给贾琏,尤老娘觉得贾琏是年青公子,看到女儿头上身上焕然一新,心中十分得意,至于将来女人置身何处,竟一点都不思量,二姐想的对策是,我只以礼对她(凤姐),三姐说,将来必有一场大闹,看看母女三人谁更没脑子?3、凤姐来到花之巷小院,连骗带哄,连拉带拽,就把二姐带进了荣国府,我不相信,当时尤老娘不知道这个信息,就一点点都不出来阻拦?以母亲的名义拦下,再作打算不是更好?      在我看来,我觉得她是爱这两个女儿的。爱她们,就给予她们想要的东西,或者是她觉得女儿想要的东西。尤老娘亲手将两个女儿变成了品行败坏的“尤物”,她只是心理急呀——她是希望贾珍能帮她这两个女儿找到“有根基又富贵又年轻又俏皮”的女婿,好长期呆在这纸醉金迷的温柔世界里,这样女儿们就幸福了。      二姐嫌贫爱富,因此尤老娘就退掉了和张华的婚约,把二姐嫁给了贾琏做二房。三姐非柳湘莲不嫁,尤老娘也并没有气急败坏的劝阻三姐为什么不嫁给贾珍做小,责问着三姐为什么一定要嫁给穷小子柳湘莲;在女儿的婚事上,她采取的还是遂了女儿的心。只是她没有教会女儿如何强劲或者如何退让,没有在世事人情这方面教会一点点东西,不是她不教,是她自己都不懂。      三姐死后,尤老娘都没有来得及悲伤,她自己又嫁了。为二姐送葬的队伍里,有“贾府族中人与王信夫妇,尤氏婆媳”,说尤老娘死了,是王熙凤对贾母编的瞎话。王信夫妇排在姐姐尤氏的前面,只能是亲生母亲尤老娘和她第三任丈夫了。但愿她这次善始善终,命运不再和她开玩笑。

    红楼女儿之 15傻大姐:傻人有傻福 若干年前,看一本杂志。这本杂志上的文字,或婉约,或深沉,但现在都已经忘记了。只记得一个专栏,叫“傻大姐信箱”,是专门给一些苦恼着的人支招的。现在讲一则支招印象深刻的:有一个新婚少妇来信说,丈夫老是嫌弃她吃瓜子总朝盘子里吐皮,而不是把皮吞到肚子里去;傻大姐的回信说,下次吃瓜子的时候,可以把皮吐到三丈开外,然后丈夫就会要求她吐到盘子里了。      好玩之际,也佩服这个“傻大姐”的幽默回答——看透了人性中的某些不知足。这也叫我懂得对某人提要求的时候,一定要提比自己预想得到的高一点,这样对方讨价还价,正好就到了你所要求的。很妙,屡试不爽。      又想起《幸福像花儿一样》的女主角杜鹃,嫁给了一个军中高干的子弟。这个男孩什么都好,又帅,对女友又深情,但有一样——他有一个特别凶悍的母亲,这导致大多数女生望而却步。杜鹃当初嫁的时候,好友们都为她捏一把汗,认为杜鹃一定有苦头吃了,可是,杜鹃愣是凭着特别真,特别直的个性,把婆婆给扳过来了。好友叫她“傻大姐”,她说自己愿意当“傻大姐”,如果是为了一家子的团结和睦。      真的傻大姐在红楼中,不同于第一则专栏中的那个女子,用自己的真智慧来解决人们的苦恼;也不同于第二则故事中的那个杜鹃,用自己的倔强,真挚,来感化教育婆婆。但我又觉得这些人又有一些相同点:简单的快乐着,为了工作,为了家庭,或者为了自己。      傻大姐生的面肥体阔,但有一把子力气,别看才十四五岁,提水桶、扫院子,做起粗活来倒也简捷爽利。      傻大姐心性愚顽,一无知识,所以说话毫无禁忌,常引人发笑,别人称呼她“傻子”也不在乎。      细细分析,傻大姐有四大行为决定她会受到重用:她的手脚利落,干活爽快,这便比一般做粗活的丫头强了,这是一;如袭人一样,傻大姐也时刻想着贾母,比如看到“两个妖精打架”这么好玩的东西,也想着带给贾母玩,让贾母喜欢,谁能拒绝一个时刻想着自己人呢?这是二;她真的不懂规矩吗?拾到绣春囊,被刑夫人吓唬,不也黄了脸?偏不是焦大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这是三;贾母操持大事的人,心里压力应该特别大,需要缓解,需要放松,身边除了精明能干忠心耿耿的鸳鸯之外,也需要傻大姐这样近似“女蔑片”的人物,傻大姐偏偏能踩到这一点——尽说些粗鄙好笑的话,这恰好暗合了贾母的喜好,这是四。这么分析下来,好像傻大姐一点都不傻。但我想,这也许是天缘巧合,就像,宋江身边偏有一个乍乍呼呼的李逵,我们不能说李逵是耍了心机才被宋江放心放在身边的。傻大姐的这些行为都出于天性中的简单,纯真,才会这样。      正因为要的不多,所以,她得到很多。比如,早晨干完了提水桶扫院子的活之外,就可以自由的玩耍——偶尔还可以到园子里淘促织。拾到了那个引起大观园血雨腥风的绣春囊之后嬉戏观看时,竟也只是遭到了一点吓唬而已。      丫头们和婆子的恩恩怨怨竟与她无关,丫头们和少爷们的风花雪月竟与她无关,她只管讨好贾母,只管做好自己的活,只管玩自己的就罢了。      宝钗,同样十四五岁的年纪,同样追求的是简单的生活——简单的衣饰,简单的起居,但岂能如人愿?谁知道宝钗心理藏着多少苦,多少怨?被哥哥揭穿心事的夜晚,整整哭了一晚上;嫂子搅得家里乱成一锅粥,惟有和母亲暗自垂泪——从小到大,宝钗,心中又该有多少的无奈?快乐竟然离这个女孩如此遥远。      刘姥姥,七老八十的刘姥姥为了生活不得不到贾府打秋风。她用的是和傻大姐是一样的手法,用粗鄙好玩的话引得大家发笑,貌似她自己也很快乐,但这快乐里面在外人看来多多少少蕴含着一把辛酸泪。      单论快乐,找遍大观园内外,哪一个如傻大姐般轻松?就更不要提活在二百年之后的我们了。为了美为了钱去做手术的超女王贝死在手术台上,傻大姐就懂得“面肥体阔,手脚利落”其实也是一种资源。哎,到底谁更精明些,谁更愚傻些?我都分不清楚了。笛卡尔说,人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对于傻大姐来说,这支芦苇先天就少了一些复杂的思想,我觉得,她因为缺少了那些复杂的思想,而变的更加轻盈,更能悠哉乐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嫁再嫁的尤老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er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