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遇到一些有歧义的场景,却常常会自然而然的忽视掉这些歧义,快速的选择其中的一个看似最合理的答案。通常来说,这个结论是可以接受的,我们既节省时间,获得效率,又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后果。然而,当面对重要问题的时候,如果还是骤下结论,就可能产生不能接受的后果
在《思考快与慢》一书当中,第七章给出了骤下结论的机制的解读。
系统1起作用的时候,会骤下结论。当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系统1会形成一个最初的印象,从这个印象出发,运用联想的机制,去大脑中提取相关联的信息,自主的构建一个情境。如果这个情境是连贯的、合理的、一致的,那么系统1选择接受这个情境,同时依照这个情境给出解释,做出判断。“光环效应”,“所见即全貌”都是这个机制的一个结果。
联想提取,是因人而异的,系统1会先提取容易提取的,近期发生的事情,然后再提取更加久远的事情。不同人的经历,决定了不同的人在面对相同问题的时候可能提取不同的信息,构建不同的场景,从而产生不同的判断,下不同的决定。
在面对重要问题的时候,需要避免出现骤下结论的情况出现,文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方法,不过,了解到骤下结论的一些现象之后,可以将这些现象作为触发器,控制系统2启动以避免骤下结论产生的后果。
这些现象包含光环效应(情绪的易提取引起的认知偏差),确认偏差(连贯性),过度自信(一致性),框架效应(合理性),忽视比率。
另外,在文中还提及了系统2的运行机制,当系统2通常是懒惰的,如果系统2过于疲惫,也会拒绝启动。
另外文中还提到一些小的知识,比如,验证假设的方法是驳斥假设,通过消除错误的关联来克服光环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