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转载的,觉得很适合当前的自己
朋友J开了一家咖啡厅,经常会筹办一些小型活动。
每次筹办活动前,他会发通告出来,邀请身边的一些朋友参加。
但他时常会遇到一种挺尴尬的情况:活动就要开始的前1个小时,报名人数只有5-6个,等倒数半小时就要取消活动时,往往就会涌现出大量的人报名,更让人惊讶的是,有时2/3的活动参与者都是在最后5分钟报名的。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拖延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行为习惯!
有调查数据显示:75%的人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的人认为自己一直拖延。当这种拖延成了一种习惯,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就演变成“拖延症”。
拖延症,本质上是自我约束能力差,是低能量,是精力,生命力不够旺盛的一种状态。
有严重拖延症的人会不断地自我否定、贬低自己,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圣经》从希腊文翻译英文的过程中,拖延更多被译为“罪过”。
既然这是一种疾病或是罪过,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正视它,了解它,甚至治愈它!
“治病先治根!” 那么造成拖延的根源是什么呢?
第一,不够自信。
信心不足,就容易逃避,产生拖延。
从心理层面分析,部分人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不自信是导致拖延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是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时机没到,时间不够,或是状态不佳,这一类人往往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从而错失了好机会。
这类人希望当自己失败时,别人更多关注客观的原因,而不是他的主观因素。
当年项羽参加鸿门宴时就是信心不足,一直拖延,从而错失杀刘邦的最佳时机,让他逃跑了,最后项羽的下场就是自刎乌江。
第二,完美主义。
拥有完美主义情节的人对自我的要求很高,任何事情他们都想做到很高的境界,甚至要求一次性到位。
这类人往往会将时间花在设计周密的计划上,而迟迟不愿意行动,他们要等一切都准备充足,确保能万无一失时才可能去动手做。
所以他们的人生往往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中流走。
第三,注意力分散。
这一类人做事容易冲动,而且总是凭感觉做事。
他们缺乏专注力,常常事情做到一半,发现事情比想象中难时,就想拖。
他们往往既不想勉强自己去做,也不想事情就此罢休。
他们对事情的态度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既然没法专注地去做,那就拖吧,拖到明天,不行再拖到后天……
但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
第四,目标太过宏大。
这种类型的人,一般是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容易盲目追求过高的目标,或者期待过高的报酬。
而且当他们一旦发现生活太不如意,例如收入太低,工作进度太慢等等,离自己的目标还有遥远的距离时,心里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这时他们就喜欢把事情拖着不办,因为反正办了也达不到目标嘛。
拖延,成了他们停止向前的最好借口。
知道了“病源”,下一步就是:如何才能治好拖延的症状?
第一,切断干扰源。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干扰源,例如:手机、电脑、电视、噪音等,当我们想要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容易被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或一个门铃打断。
所以想要专注做事不拖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切断或远离所有的干扰源。
这里推荐大家使用“番茄工作法”,专注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
当你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处理,你可以预计大概要多少个番茄钟,而在番茄钟工作期间,不能喝水、接电话、上厕所等等。
连续吃上4个番茄钟,就可以休息半小时。
做事张弛有度,动静结合,当你把它养成一个习惯,事情就会在我们专注的时光中轻松被完成。
第二,整合四象限。
所谓事情的“四象限”是指:快乐有意义、不快乐有意义、快乐无意义、不快乐无意义。
一般人当然喜欢做“快乐有意义”的事,这是人的本性。
但是对那些“不快乐无意义”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这时我们就可以把它和“快乐有意义”的事放在一起做。
举个例子:如果你觉得学习时间管理是一件“快乐有意义”的事,但是开车送你表妹去溜冰是一件“不快乐无意义”的事,那么这时你就可以在送你表妹去溜冰的车上打开“喜马拉雅FM”收听叶武滨老师的【时间管理100讲】节目。
第三,学会接受失败。
这一条主要针对有完美主义情节的人。
完美主义者的特征是不允许生命中出现“失败”两个字。
他们在自己没做好充分准备之前,是不愿意开始的。
莎士比亚说过:“我们宁愿重用一个活跃的侏儒,也不要一个贪睡的巨人。”意思就是我们可以接受失败,但不接受不开始!
我非常赞同叶武滨老师的一句名言:“烂开始,好结果;不开始,没结果。”
开始了,就有可能有好结果,但是不开始,就一定没有结果。
想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这里推荐两个方法:一是“冥想”,二是“运动”。
冥想时,下载《冥想曲》,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深呼吸,然后通过曲子的引导慢慢跟自己内心对话,冥想会让人内心得到平静。
运动就可以选择做一些简单的有氧运动,比如:跑步、游泳等,运动可以带给人积极的情绪,活跃人的思维。
冥想和运动可以使完美主义者在面对失败时不十分恐惧,做事情也就不会十分拖延了。
第四,分解目标。
这一点主要针对目标太宏大而造成拖延的问题。
“分解目标”是指:降低难度,把事务分解到每天最小的单位,在这个单位时间里,你乐意去完成制定的事情,这也叫“瑞士奶酪法”,我们可以用碎片时间来进行积累。
例如:
你有一个目标是跑40多公里的马拉松,这是一个很大的目标,看起来非常遥远,并且实现起来非常困难。
这时你就可以把它进行拆分:先给它一个实现期限,假如是5年。
那么接下来你就可以计划在3年内挑战半马,1年内挑战10公里,1个月内挑战5公里,1天内挑战10000步,也就是大概半小时的锻炼,这样你自然就不会觉得压力太大。
这样的分解方法,很容易让你轻松起步,不再拖延。
第五,增强自控力。
自控力是一种稀缺性资源,所以这是“治拖”最难的方法,却也是效果最好的方法。
增强自控力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要养成许多好的习惯,另一方面需要系统地学习时间管理。
养成好的习惯,比如:早起早睡,每天锻炼,每晚泡脚,坚持阅读等。
刚开始怕自己没法坚持,可以下载一些相关APP或是采用发朋友圈公告等方式帮忙自己坚定信念。
推荐APP:“咕咚”和“Fit Time”(关于锻炼身体),“ireader阅读器”和“多看阅读”(关于阅读)……
系统地学习时间管理就建议大家学习叶武滨老师的易效能时间管理系统,大家可以先购买叶老师的书籍《善用时间》,然后下载【喜马拉雅FM】APP收听叶《时间管理100讲》和《时间管理10堂课》。
叶老师会系统地教会大家如何运用“土豆、番茄和青蛙”来提高效率,增强自控力,从而消灭拖延。
-END-
* 本文是【时间管理】公众号原创首发,若需转载,请在本文下方评论区留言获取授权;
* 作者:子非鱼,爱好用文字写出那些人们说不出口的话,东莞的正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