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作者过去接受的影响最大的教育,作者说在《大学之路》这本书中已经介绍了,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的教育意义不亚于任何系统教育。他分享了以下的一件事:
有一年开运动会,没有比赛的同学照例要看比赛,为运动员们做好后勤服务,不允许私自回家。但因为比赛不太吸引人,有部分人就溜号了,学校到下午会查人数,作者和一位同学骑车溜出校门,跑到北大校园里去玩儿,那时北大还允许校外的人自由进出。在未名湖畔玩儿了大半个下午,觉得该回学校点卯了,于是他们就骑车返回。到了校门口发现运动会已经结束,很多同学都在往回家的路上走。作者和那位同学说:“既然已经散了,我们回家吧。”那位同学讲了一句话,我一辈子都会牢记,他说:“我们已经走了九十九步,为什么不把最后一步走完呢?”于是我们进入校园,点完卯才回去。从此,我就记住了一定要把事情的最后一步做好。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愿意开头而不愿意收尾,九十九步都走了,就是懒得把最后一步走完。这可能是人的天性,凡事差不多就可以了,总觉得最后一点即使不做也无关大局,但是这样完成事情的质量就要大打折扣。在工作中,这种人平时完成一般的工作或许没有问题,但是对于那些最要紧的事情,领导可能不敢交给他们。这些人实际上可能和走完一百步的人同样辛苦,但是成就却相去甚远。
在谷歌时,我们强调做事要达到“瑞士制造”的质量,我们把它称为“谷歌质量”。大家知道,德国制造以质量好著称。如果要找一个比德国制造质量更好的国家,那就是瑞士了。瑞士并不生产很多东西,但是如果做,就要做到最好,因为这个国家太缺乏资源了,只能以质取胜。因为质量比别人好那么一点点,东西通常就特别贵。当然瑞士制造的精神并不仅仅局限在瑞士人身上。很多制造极致商品的人都是这么做的。一些人问我是否买会侈品,我其实偶尔也是买的,但是认识我的人知道我并不使用什么奢侈品。我买它们的目的是因为有些东西做得实在太完美,便买下来欣赏。很多奢侈品其实只比一般的高档商品好 5%,但是为了这5%,人们可能多花了两三倍的钱。这就是瑞士制造的特点。在产品和工程上,谷歌可能只比竞争对手好 5%,但就是这5%使得用户选择了它,从而让它有了比其他公司大出几倍的市场份额。
走完一百步的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做东西、做事情上,还体现在交流和沟通上。我们时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你通知别人一件事情、自己觉得通知到了,结果别人没有留心或者忘了,最后导致一些不愉快。这种事情并不能够完全怪对方,因为发通知的人可能只走了九十九步,而不是一百步。那么什么算是走了一百步呢?在和高盛以及摩根士丹利打交道时发现,他们写邮件也好,打电话也好,都要让对方说出“确认”两个字才算任务完成。当确认过后,通知的事情才算是真正记住了(通常他们中间还会提醒我)。正是注重了这一点点细节,走完了最后一步,这两家顶级投行才做到了让客户非常满意,以至它们客户的忠诚度也极高。我们在看到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赚大钱时,是否想过它们做事注重最后一步的细节呢?
很多年轻人抱怨在北京买不起房子。的确,对于一般工薪阶层来讲,按照现在的房价可能一辈子也很难在四环附近买一套房子。硅谷的房子不是给一般公司员工准备的,因为人多房少,只有那些比别人在各方面高出一筹的人,才配享受在硅谷地区拥有房子的权利。今天的北京等城市也是如此,未来位置相对好的房子,可能也只是给那些在自己领域做得最好的5%的人准备的(而最好地段的房子可能是为1%的人准备的)。世界上,做得还算过得去的人与前1%的人相比,可能就差最后几步路,但是最后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发展机会差别却很大。因此,我有时讲,把事情做好,即使不是为了让自己显得多么优秀和崇高、至少也是为了有一套舒适方便的房子。如果我们每个人脑子里总是牢记“瑞士制造”这4个字,在北京或者其他一线城市拥有一套梦想的住房或许就不遥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