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3个读书感悟。
1、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读书写作这件事呢?
李笑来说,读书要精读,而不是进行所谓的碎片化阅读。
我对这句话越来越认同。
自己一直以来就热衷于碎片化阅读,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开始有些焦虑和迷茫了,每天都会看各种各样的碎片化阅读,表面上看挺有道理,但是实际都是作者自己的理解。
而他们这些理解的背后,都是书籍。
只有读真正的好书,才能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别人的观点和想法。
就像口香糖一样,只有自己嚼过才有味道,别人嚼过的都沾满了口水,而且很可能带有别人的口臭,已经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那我要如何做到精读,如何去真正做到高效读书呢?
李笑来说,要有一整块的读书时间 ,而且每天时间固定。
跟写作一样,读书要形成条件反射,到了时间就读书,而且读书的时候要不动笔墨不读书。尽可能把一本书的内容掌握到位,同时能有一两点改变自己,那这本书就产生了价值。
千万不要贪多求快,认认真真读懂一本书,让这本书介绍的内容和方法,实实在在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动,能让自己有所改变,那就已经非常值了。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读完所有书,更不可能读懂所有书,只需要把自己需要的东西读懂用起来,就已经非常了不起。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周岭,他写文章写了三年,就能出书了,这得益于他对待读书和写作过程的认真精神。
通过认真践行这个过程,给自己建立起了强大的影响力,这是很多日更的人所无法做到的。
认真对待自己的作品,认真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期待,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看完一本书,用自己的语言把这本书的内容复述出来,写出来,并且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才算真正的理解。
书是读不完的,所以选书非常重要,先把各种经典书籍读一遍,对自己的认知先去建立基本框架,才能慢慢继续改变。
2、知道了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行动,一件事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发挥威力。
一切事都必须有行动去感悟,没有行动,知道再多方法都白搭。
对于很多经历和经验,我们每个人可能不一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一定有足够多的机会去一一尝试,但是通过去读书学习他人的经验经历,同样可以获得足够的认知提升。
一个人只要拥有了极其重视理论的想法,配合实战思维,才能总结出一整套思维流程去服务大家。
最典型的比如刘润,通过大量拜访、学习、总结,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思维体系,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他们并非自己亲身经历了这些事,但是凭借自己的学习和总结,整理出自己的体系,照样可以开设课程,形成自己的反馈逻辑。
任何一件事都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成本,任何一件事都有足够的代价。只有付出了足够的成本,这件事才有可能带来一个快速增长。
在达到自己里程碑之前,唯有坚持、坚持、再坚持,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所以,如何让自己能坚持到看到成绩,变得非常重要。
如何坚持?
找到自己的内驱力。
想清楚自己做这件事的目的、做这件事带给自己的意义,做这件事的价值等。
从心底里去接受它,才能更好去坚持到底。
如果仅仅凭借外部环境的驱使,那很难拥有一个高效的过程。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和拖延行为。
3、多读书,少看短视频。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刷短视频,因为在刷短视频的时候不断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这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给人带来愉悦、快感和满足感。
但是这种快感愉悦是一种空虚式感觉,即不需要付出努力就可以获得,久而久之导致大脑对比脱敏,导致阈值提高,很难再获得新的刺激。
为什么会这样?
人都喜欢耗能少的事物和行为,这是基因进化导致,所以一切让自己产生耗能的行为都会让大脑进行抵抗,比如读书、写作、锻炼等。
每天沉浸在刷视频的过程,会让大脑不再喜欢思考,不再喜欢正能量,而总是处在一种被动接受事物的状态中。
为什么现在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毒鸡汤”,就是迎合了现代大多数人喜欢新鲜刺激的属性,因为越是困难的,有价值的东西,大脑越耗能,也就越抗拒。
如何避免毒鸡汤的侵害?
很简单,多读书,并且进行思考写作,不要看过多视频,有挑战性的内容,会让大脑分泌内啡肽,这种物质同样带给大脑愉悦感和满足感,但是一种延迟满足,是正能量的物质。
只有让自己沉浸在这种状态里,才能更加接近成功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