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启示

作者: 地球上的超级奶奶 | 来源:发表于2017-05-25 13:49 被阅读13次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1)

    原名: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

    作者:【加】马尔柯姆•格拉德威尔

    原书精要(1)

    19世纪末,意大利的罗塞托人大量迁居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当地医生发现,迁居至此的罗塞托人既没有特别健康的饮食也没有独特的基因,但几乎没有一人死于心脏病,这事对当年心脏病流行的美国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医生将他们称为“异类”。

    最终,一位内科医生通过长时间的研究调查,发现远离现代社会压力、自给自足的社会结构,才是罗赛托人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所以,不是运动、不是饮食也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那些“最”影响健康的因素,生活环境、社会压力才是常常被我们忽略的主要因素。

    因此孤立地考虑某几个显而易见的因素,不一定能够解释某件事发生的具体原因,本书的作者就是那个试图用多角度去揭开成功秘密的人。

    《新约•马太福音》中写道:

    “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

    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

    成功人士要么智商卓越,要么勤奋刻苦,要么两者兼而有之,总之天才不管是多少汗水和多少天分组成的,都只是个比例问题。

    他们在我们的心目中基本都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生于普通家庭,有一些努力奋斗的悲惨故事,凭借自身的天赋和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作者却旗帜鲜明地反对上述观点,认为这种传统的对于成功因素的认定方式完全不符合实际。

    一棵参天大树之所以成为参天大树,并不一定是自身比其他树都要强,或者比其他任何树付出的努力更多。可能仅仅是旁边的树在幼苗期被动物啃了或是在成长阶段由于长势太好被人砍伐了而已。人也如此,成功者并不意味着是同类里天赋最好或是能力最强的。

    像小时候,成绩稍微好那么一点点的学生更容易受到老师的亲睐,老师可能会特别偏爱这些孩子,给他们开小灶,结果,这些孩子相比其他孩子优秀的幅度就越来越大。老师觉得自己眼光好,其实真的只是眼光好吗?很明显不是。

    很多人觉得,这种孩童中间的小差距很快会随着成长而消失,但他们忽略了马太效应是有积累效应的,很多时候优秀的人会因为不断累积的先发优势而一直优秀下去。

    这种在旁人看来或许对于个人今后成长发展不太重要的微弱优势,将伴随孩子的成长,日积月累,一直延续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燕鸥妈妈心得

    这本书很早就知道了,网上书评也挺多,可一直没想过看,可能那时生活平静无澜,没想过异类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吧,只是“活久见鬼”,一向循规蹈矩的我不知怎么就活成了别人眼中的异类,反正已然如此,不如看看真正的”异类“是怎样炼成的吧。

    栗子一:

    文章讲心脏病成因不是常说的饮食环境之类,而是精神因素。不过只讲到移民美国的这些外族人,没有讲他们在原住地的情况,这样得出的结论似乎不太准确,因为或许饮食环境的确是关键,只是在它们一样的情况下精神因素才是最重要。

    栗子二:

    由大树生长侧证成功和主观努力无关,这个有些概念偷换了。大树不存在主观能动性,所以它的成材与否自然和主观无关,何况大树从来也不会把成材当成功,这是我们人一厢情愿的想法。我始终觉得人的成功是一定和主观努力有关的,因为树不懂趋利避害,人懂,最后的成功者一定是此中高手。

    栗子三:

    马太效应的现实解读。这个我很认同,累积效应的确像复利一样,有着巨大的惯性与力量。出生月份这看似不起眼的部分有时也会决定你是否拥有某种天然优势。

    悔鱼奶奶觉得一开篇虽然让人有些沮丧,但作者并非是想打击我们,让我们感觉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如冥冥中那只无形的手的力量大,他想告诉我们的也许是:正因为世界有许多不起眼的突破口,所以平凡的我们只要留心,没准也能找到让自己累积效应最大化的那个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异类》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af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