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推进实体经济的政策连续出台,如:我国深入推进增值税改革,今年增值税减税将超过4000亿元。
这一减税举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推动着我国实体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增长。
01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还将加码。
目前,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连续加大实体经济企业在债券发行、贷款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结构。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7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548亿元。
同时,上半年A股共发行63只新股,融资金额931亿元,正常在审IPO排队企业数量共计272家,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直接融资功能稳步提升。
随着政策措施的落实,实体经济发展的环境不断优化,政策对中小企业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
但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然困扰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今年以来,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出台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
山东、贵州等地的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出台政策,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推出更多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区域营商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未来金融助推实体经济政策,将通过推进金融科技发展、完善债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等方式,推进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
02
资管新规落地:
7月20日,为指导金融机构更好地贯彻执行资管新规,确保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工作平稳过渡。
央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
主要有三个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公募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
二、进一步明晰过渡期内相关产品的估值方法;
三、进一步明确过渡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安排。
《通知》明确公募资管产品可以“适度”投资一部分“非标”资产,但需符合资管新规对非标投资的期限匹配、限额管理、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
1\明确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投资新资产。另一方面,老产品的整体规模不应超过资管新规发布前的存量,且所投资产的到期日不得晚于2020年底。
2\6个月以上的定期开放型理财产品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法计价;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法+影子定价”方法估值。此前资管新规仅允许流动性较低的封闭式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计价。
3\政策对存量非标资产回表的“容忍度”有所提高,包括过渡期后对剩余非标产品处置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且回表节奏银行可自主把握。
在近期资管新规实际执行过程中,有较多的“非标”资产难以通过银行表内资产进行承接,导致实体经济出现较大“融资缺口”。
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央行在对非标回表资产进行MPA考核时,将合理调整有关参数,并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
从银行角度看:细则将缓和目前持续收紧的信用环境,银行信贷扩张有望温和加速,利好银行估值恢复。
从证券行业角度看,资管新规的细化有助于金融股风险偏好修复,但对券商基本面边际影响较小。
从保险行业角度看,资管新规出台,有利于紧缩悲观预期出现边际改善,金融股的风险偏好有所修复。
对房地产行业来讲,两文件的出台有助于缓和当前过紧资金面,提振市场情绪,新规细则为资管新规在执行层面提供了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缓解地产公司在信用债偿付高峰期所面临的违约风险,并适度改善市场对房企现金流压力的悲观预期。
03
增加规则弹性,确保平稳过渡。
同一天,作为资管新规的配套实施细则,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理财新规”),证监会则发布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理财新规明确要实行分类管理,区分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公募理财产品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私募理财产品面向不超过200名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
在证监会层面,资管业务新规增加规则弹性,确保平稳过渡。
过渡期内,各机构在有序压缩存量的前提下,允许存量尚不符合资管业务新规规定的产品,滚动续作;
不统一限定整改进度,允许机构结合自身情况有序规范,逐步消化,实现新旧规则的平稳、有序衔接。
过渡期结束后,对于确因特殊原因难以规范的存量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未到期的存量非标准化股权类资产,经证监会同意,采取适当安排妥善处理。
04
去杠杆大方向不动摇:
《通知》的发布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并不改变金融去杠杆的政策和资管新规执行的大方向,更多的是政策节奏上的微调。
主要为明确资管新规执行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增强可操作性,稳定市场预期,引导金融机构平稳过渡,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防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3~5年,金融去杠杆的方向是明确的。
金融严监管仍在致力于完善金融业态、促进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
此次出台的细则始终坚持去杠杆的政策方向不动摇,进一步明确了监管标准和要求,更充分考虑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实体经济合理融资需求。
有助于缓解目前市场上的流动性压力和风险偏好过紧的情况。
有利于消除市场不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为实体经济创造健康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普惠大金融时代,改善和解决农民及农业企业的贷款融资难的问题,助力经济转型,普惠民生。
——每利金农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209号夏宫城市广场37楼
电话:400-655-8800/024-2297-557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