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足够负责任的家长,是真心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
那么肯定懂得:在这个电子产品泛滥成灾的当下,放纵孩子随心所欲地玩电子产品,那无异于父母给了孩子一个毒苹果,毒害了孩子;
如果一刀切杜绝孩子碰手机,无异于一位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手持一根棍子,哪个小朋友不乖就来上一棍子。我想没有人会认同一位老师以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活动蹦乱跳,个性各异的小精灵们。
家长可以这样做嘛?恐怕也不行。
2
除非从小就没有接触手机的。那么,我又得说一下上次听到的学校真实案例。
孩子很乖,从小成绩也不错,跟我们女儿进的是同一所民办学校。初一去国外游学,父母为了彼此联系方便,给她第一次独立自主保管手机。然后没有老师家长老师监管,手机无节制地玩。游学回来,父母收手机,哭闹着不要上学,以跳楼威胁父母,不是开玩笑,是动真格的那种。
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单纯的亲子沟通可以解决了,需要求助专业的心理老师,在认知和行为模式上介入系统矫正,才有可能及时调整了。
加上青春期的莫名其妙情绪,当然这么大的动静,孩子成绩肯定一塌糊涂了。这就是家长在孩子成长中,该负责引导的重要方面选择了回避,从小杜绝孩子接触新事物产生的教训。
如果从小接触过手机的,到了孩子的青春期阶段,因为听多了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危害性,出于父母主观上的顾虑,硬生生剥夺了拥有手机的可能。这个时候只要你细致观察过都会发现:困难很大,剥夺这个权利,无异于剥夺孩子生之乐趣,让孩子很难冷静面对。
这个时候出现三种可能。
3
意志力不够强的,或者心疼孩子的,就放弃了,还是给孩子手机吧,然后这时候就不仅仅给了孩子一个毒苹果,而是相当于父母放弃了自己监管的阵地,做了家庭教育的逃兵,后面会出现各种未知状况。
父母意志力够强的,就是硬生生让孩子适应这个“失恋的空窗期”,期待孩子死了这份心,不要对电子产品心存幻想。“你给我把全部心思用在学习上!”期望孩子化悲痛为力量,并且这个力量一定是用在学习上。
这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一刀切不过是充分关注了手机不良影响的相关负面信息,满足的是父母的主管意愿,并未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过:互联网之于孩子,究竟是友是敌?
直接否定了时代趋势的载体----网络,等同于抹杀了适当应用所带给孩子们精神上的愉悦,否定了这种愉悦性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正面促进效果。
第三种是对使用手机有客观的认识。
如下。
4
为什么父母如此排斥孩子用手机?说实在的,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手机和网络本身没有问题。
就我个人观点而言,关注孩子用多少时间的手机,远远不及用心关注孩子用手机的时候,是在对哪些网络信息感兴趣更重要。如今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快速成长中的孩子们,不接触网络那基本是不现实的,不管是从信息的获取还是从孩子自身成长的角度而言。
再直白了说,于父母而言,用手机不过是跟学习成绩直接挂钩罢了。试想 ,一个孩子成绩管得顶呱呱的,为人处事方面基本没有问题,那么,父母对“手机”这个角色也就不会那么仇视,不会把孩子的一些美中不足跟手机直接关联了。
而对于孩子而言,生活由需要意志力的苦读,同伴的交往,父母的沟通,还有课外阅读组成。这些带有局限性的信息获取渠道,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满足的------尤其是在他知道了互联网的强大之后,你让他完全不能接触这个了,父母宣布这一决定的那一刻,与他而言,简直就是天塌地陷的噩耗!
试问父母自己,让你现在不用互联网,却又必须生活在这时代当中,你心理上能接受吗?当然,未成年孩子在父母面前,毕竟是弱势,你真不给他,他有什么办法?最后还不是得接受事实呀,就像不得不接受你是他的父母一样。
父母把孩子不够优秀产生的不良情绪附加到手机这个载体上,孩子则把一种独立自主权和探索外界接触新事物带来的愉悦感寄托在手机这个载体上,于是,手机就成了彼此分歧的焦点。
其实,用心关注孩子成长的父母,可以适当评估一下手机对孩子产生多大程度上的正负面影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教会孩子如何管理手机。
如果对孩子在学习上有明确的目标,那就彼此商量好,以之为动力,分析给孩子听:万一达不成目标,那么父母容易把你使用手机分心跟产生不良影响联系起来分析,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是说狭隘地理解为让孩子努力学习只是为了得到手机。是引导孩子在好好做人,认真学习的前提下,赢取自己接触和合理使用互联网的自主权,决定权。
5
青春期孩子们在乎的是一种独立自主权的实现,而不是手机本身。
现在是手机扔在地上都未必有人捡的时代,孩子得到一个手机不是难事——
父母淘汰的手机,以为不能用了,孩子捣鼓两下子又可以用了;父母没给手机,可家里宠爱他的舅舅,姨妈什么的,就有可能给孩子一个手机当礼物但是都没告诉爸爸妈妈的;或者外婆奶奶给了钱自己存着买一个;或者父母监管不严格的小伙伴可以借一个手机暂时用的;或者跟父母说之前手机坏了不能用了,父母又买一个,这个刚买的被老师被家长监管了,其实他还有一个呢!
教育孩子不是一根棍子可以解决的问题,要不怎么说教育难?一刀切是施教者的不作为;也不是他家孩子合适到你家也肯定合适的问题,孩子又不是同一规格的产品;而是父母是否怕麻烦,愿意跟着自己孩子本身成长节奏,随时调整管教方法的问题。
教育讲究的是因材施教。有效的就是合理的,就是可取的。
上次就讲过了,引导孩子识别互联网信息,合理科学使用互联网,尽管麻烦,但是,是父母的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