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性教育”做成“性启蒙”,比不做还要坏得多。
卢梭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小男孩子问他妈妈孩子是怎样来的,妈妈告诉他“是女人从肚子里把他屙出来的,屙的时候肚子痛得几乎把命都丢了”。卢梭认为这个回答很经典,因为它告诉孩子的是一个生孩子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妈妈在“孩子是怎么来的”后面立即跟上了“痛苦”,这像一层遮挡,阻止了孩子的好奇和想象力。所以它既给予了孩子一个肯定的回答,又不会挑逗他的想象。
看过一些性教育的绘本,把两性那点事讲解得很“科学”,能把“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解释得很清楚。可能孩子在现阶段对性不会有太多的幻想,也就解释过去了。但是到孩子情窦初开的时候,课本上这点科学是满足不了孩子的好奇心的,再者我觉得两性这种比较感性的事情,还是留点朦胧的神秘感比较好。
正确的两性观绝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是一个人整个价值观、人生观的一部分。孩子只要有良好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他一定会同时有健康的两性观。
作者认为性教育的重点应该是世界观和爱情观教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在孩子成年之前,教育任务是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自尊自爱的意识,养成善良、理解、豁达、勤劳的品行,使他成为一个生理、心理两方面都健康和谐发展的人。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他真正进入谈婚论嫁阶段做准备的。孩子将来成为怎样一个人,他将会以怎样的面貌去和异性相处,基本上都是这一阶段的教育决定的。
到孩子已长大成人,读高中或读大学了,家长可以和孩子直接谈论两性,谈论爱情。家长们不仅要在意识上给孩子以健康的爱情观引导,也要尽力以自己和配偶的相处,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从父母身上体会到男女关系的美满,才会对两性相处有信心,才能以健康的心态为自己找到爱情,找到美好的性,找到一生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