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心理学家 让·皮亚杰——认知发展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奠基人。
引发了发展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理论假设: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使用的认知策略是不同的。
年龄大的儿童和年龄较小的儿童从学习东西的多少以及思考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
对当时流行建立在测试分值的智力定义产生很大质疑。
提出了人获得复杂思维的过程,认为人要经过4认知发展阶段如下表:

研究方法的突破,跟以往的标准化测验不同,它采用访谈的方法,让儿童的回答对提问的方式产生影响,潜藏在答案背后的思维过程得到很好的挖掘。——非结构式的方法
它通过研究自己的孩子得出了很多结论。虽然饱受批评,但是最后还是应用世界各地儿童身上。
核心理论:
客体永久性:物体不在我们感知范围内,但是也承认是客观存在的。换句话说也就是一样东西从一个房间挪到另外一个房间,看不到摸不到了,但是他依旧存在。
(人在8个月大的时候开始拥有它,为后续解决问题能力做铺垫)
如上图感觉运动之中还有六个小的阶段:
阶段一,(出生~1个月)
阶段二,(1~4个月)
阶段三,(4~10月)
阶段四,(10~12月)
阶段五,(12~18月)
阶段六,(18~24月)
感知运动阶段和客体概念发展阶段有关的几个重要方面:
1,每个年龄阶段的范围仅仅是一个近似值。
2,皮亚杰坚信各个发展阶段的顺序是固定的,不会发生跳跃。
3,从一个阶段到另外一个阶段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的,前一个阶段的错误会随着心智的成熟而渐渐减少。
4,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后,跟前一阶段的相关行为并没有完全消失。
一些批评者的声音:
认为智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都是通过模仿、学习和条件放射的结果,反对皮亚杰的非连续行阶段划分。
认为出现在特定能力只会出现在特定年龄阶段,有科学家研究发现两个半月大的婴儿也出现“客体永久性”的最初形式。
发现客体永久性高的儿童睡眠更好。(也就是说如果你确信第二天醒来你的财物依旧原封不动,没有消失,你可能睡的更安稳)
随着业界对皮亚杰的研究产生的质疑进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导致我们对认知发展理论的能力不断的深入的了解。
皮亚杰的研究对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不断探索,激发大家在其基础上做新的研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总结:
对儿童的教育研究,家教风格,教育方法产生很多启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