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林老师说自己遇到了很奇葩的同事,和他对某个工作,他不赞同你的想法,天马行空地发表意见怼一下,当你问他有什么主意,他说这是你的事情,自己看着办。后来小林老师看了《独处》这本书,心情变好了一些,也有了该如何与同事沟通的新思路。
而我当时没有碰到这样的事情,所以我就暂时搁置了他的推荐。上周,我因为一个不靠谱同事交接给我的工作,我不得不返工重新处理他负责的内容,甚至这个我期待已久的节假日,我也每天工作几小时。今天我起床早了一些,吃完早饭,我就随便拿出这本书看了下,没想到我被吸引住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242750/7161e5a4997bc6b1.jpg)
首先,这本书的封面十分引人注目,让人感觉很温暖。其次,这本书中的每一篇其实是心理知识小散文。这种写作方式让我想起了蔡澜的散文集《我喜欢人生快活的样子》。不过蔡澜写得更随意一些,而作者是日本人,他写得通俗易懂又能引发人的思考。
最后是书中揭露的一些社会现实,比如学校里设置单人用餐座位,或者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再恋爱等,作者用很客观的笔触表达出来了。他的表达形式言简意赅,像我之前看过的其他日本作品一样。
我个人觉得,日本某些社会规范已经浸入国人的骨子里,比如日本作家们写作都很少讲废话,哪怕是小说家也是这样。也许这种社会规范让一些人很烦恼,但它们最终呈现在书中的效果,却让我这类的读者非常惊喜。
作者开头讲了三类孤独,我还记得我当时处于第一种孤独时的情况,大概持续了好几年。三年前的某个春夏交集的一天晚上,我特别想吃麦当劳甜筒,于是我去麦当劳买了两个(买一送一)。当别人向我投来不解的目光,我面上很坦然,我心里在说,我很想要个对象陪着我。
后来我开始组织羽毛球活动,前年秋天的某天,当朋友们问我为什么还不谈恋爱的时候,我说找对象太麻烦了。这就是第二种选择性孤独的样子。
去年秋天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能很舒适地过一个人的生活。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会和自己对话,比如我今天晚上骑了十几公里回家,当我骑了一大半有点骑不动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你是最棒的。然后我就有了坚持的力气。这也许是作者说的第三类,与自己对话的时刻。
我很认同作者说的,“懂得享受深刻的孤独的人,会尽力避免浅层次的表面联结,而满足于与少数人之间的亲密的深度交流”。如果套用这句话到现实的亲密关系中,你会发现,真正能享受孤独的人才能有美满的爱情或婚姻。因为你的伴侣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当你不能享受孤独的时候,你和谁在一起都会感觉空虚或者不幸福。
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困境,你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这本书的核心是教你正确的独处方式,让你活出一个人的价值,活出自由舒展的人生。更多内容我就不剧透了。祝愿读到的朋友们和我一样阅读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