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浙江师范大学
今天,我们慎终追远,以国之名行祭之礼。以史为鉴,在历史痛感中砥砺

今天,我们慎终追远,以国之名行祭之礼。以史为鉴,在历史痛感中砥砺

作者: d9d532d5a8a8 | 来源:发表于2018-04-30 14:06 被阅读5次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我们为什么要铭记?

因为有一些人始终在逃避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

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

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

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

遇难人数超过300000

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无辜生命被残害

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不能忘记的历史

也是世界记忆遗产的一部分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12月的南京城,无论阴雨或是晴朗,都有一丝哀伤笼罩天空。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是,和平的获得绝对不是一厢情愿的产物,和平是一个强大民族的待遇,和平是一个强大国家的待遇。历史虽已远去,但绝不能忘记。

今天,我们慎终追远,以国之名行祭之礼。以史为鉴,在历史痛感中砥砺前行。

侵华罪行

轰炸

1937年9月19日,日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下令对南京等实行“无差别级”轰炸。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这是更广义的南京大屠杀的起始日期。

屠杀

进城兵力约50000人,除了个别地或小规模地对南京居民随时随地任意杀戮之外,还对中国人,特别是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进行若干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大规模屠杀方法有机枪射杀、焚化、集体活埋等,手段极其残忍。

杀人竞赛

1937年12月13日,《东京日日新闻》(即现在《每日新闻》)报道两名日本军官的“杀人竞赛”:他们商定谁先杀满100人为胜者。又因确定不了是谁先达到杀100人之数,决定这次比赛不分胜负,重新比赛谁杀满150名中国人。这些暴行都一直在报纸上图文并茂连载,还被称为“皇军的英雄”。

强暴妇女

日军侵占南京期间强奸了成千上万的妇女,他们不分昼夜并在受害妇女的家人面前施行强暴,有很多妇女受不住日军的折磨而死,估计当时发生的强暴案可能超过20000宗。

文化掠夺

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员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上述历史,是一段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万恶的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不会忘记中国军民是怎样的泣血抗战。

80年前美国人拍下的南京大屠杀真实影像

1991年8月,南京大屠杀发生54年后,美国人大卫•马吉从家中地下室里存放的父亲遗物中,找到了父亲约翰•马吉于大屠杀期间在南京拍摄的胶片拷贝和使用的那台16mm摄影机。80年前,就是这台摄影机,拍下了这部叫《南京暴行纪实》的默片,它也成为南京大屠杀证据搜集史上一个里程碑。

见证者正在凋零

2017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目前登记在册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网友评论

网友评

日本妄图篡改历史

如今硝烟散去,但曾经的牺牲、抗争不该被遗忘。令人愤怒的是,日本右翼分子至今仍在抹杀、篡改侵华历史真相!日本仍然在为侵略战争翻案。

▲为双手沾满鲜血的甲级战犯招魂

▲删除历史教科书中的战争罪行

▲否认南京大屠杀

▲诋毁慰安妇……

更让人愤怒的是,近年来,一小部分中国人因为无知,出现了侮辱英雄、忘记历史的行为!

▲4名男子竟身穿侵华日军军服在上海四行仓库门口拍照显摆

▲踢倒英烈墓碑

和平来之不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不会因为巧舌抵赖而消失。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我们悼念——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同胞们!

我们感恩——80年前救助中国人的约翰拉贝、魏特琳等义士的善行大爱!

我们铭记——这段历史,它已从城市记忆上升为国家记忆、世界记忆!

我们自强——唯有自强,方有和平!唯有自强,方可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汲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精神催我们前行。伟大的抗日战争表明,我们中华民族虽然历经磨难,却有着铮铮铁骨,身体里流动的是不屈的血液,是一个永远打不垮、征服不了的民族。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编辑:王雨尧

来源:国家公祭网、西北野战军  

作者:羽龙禁、共青团中央、局座召忠、铁血网、央视新闻

相关文章

  • 今天,我们慎终追远,以国之名行祭之礼。以史为鉴,在历史痛感中砥砺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我们为什么要铭记? 因为有一些人始终在逃避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 侵华日军于南京及...

  • 铭记历史

    铭记历史! 以史为鉴! 勿忘初心! 砥砺前行! 20170815

  • 相糖-鲁西南方言杂谈之美食

    《论语·为政》中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句话的意思是“当父母在世时,按礼节侍奉他们;父...

  • 请善待我们的父母,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在”成为我们人生遗憾

    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在世时,以礼承事;父母去世了,以礼安葬;逢年过节时,以礼祭祀...

  • 抄书打卡第四天

    今天感触最深的是问“孝”,因为想起了早就散手人寰的父亲。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生前没能好好尽...

  • 学《孝经》有感

    孝 孝是克制自己, 是和顺无违、让亲宽慰 是父母生前承事以礼,身后葬祭以礼, 慎终追远,家风永续。 孝是感恩报恩 ...

  • 风水随想

    风水究竟是什么? 狭义的风水(阴宅)是孝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 谨记历史的名言警句

    历史已过去,未来未发生,但我们仍需谨记历史,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不会被忘记,它...

  • 碎语——《论语》之礼

    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事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尝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

  • 3.6-孝道做起来难不难

    奉养父母,让他们健康快乐,要对他们和颜悦色,生,要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在父母有生之年,多陪陪他们,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天,我们慎终追远,以国之名行祭之礼。以史为鉴,在历史痛感中砥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mz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