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碎语——《论语》之礼

碎语——《论语》之礼

作者: 市井行走 | 来源:发表于2020-10-25 23:29 被阅读0次

            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事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尝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斋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这段话出自《孟子》。但曾子说的这些,原本是孔夫子说给樊迟听的。

            关于“礼”,《论语》中从头至尾都有阐述,《论语·乡党》整章基本都是记录孔子的日常,一言一行符合礼法。

            读完这章,第一个感觉,孔子活得太累了。紧接着,我又把这个想法否决了。累与不累,在于做的人,而不是旁观的人。

            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做他觉得正确的事,那就不会感觉累。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坚持做一件自认为应该做的事,同时又觉得很累,那只能说明,这件事还没有完全说服他自己。

            更直接一点,比如简书的日更。

            古代的礼法甚多,我没研究过。

            但对这“三年之丧”,一直以来都是争论不休,包括孔子当时。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榖既没,新榖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孔子是从人伦的角度看待的。我觉得他说的没错。

            只是这三年确实难办,尤其是做大官的。所以后面就有了“丁忧”,紧跟着又有了“夺情起复”,大臣和皇帝演一演双簧,基本就搞定了。

            当然,如果皇帝看大臣不顺眼,那就丁忧去吧。

            无论如何,礼不可废。而且,礼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朝廷六部当中有礼部。

            我对于古代的“礼”感觉到最震撼的一次,是看《琅琊榜》,这是我至少已经五刷的电视剧。

            那一集朝堂论礼,六个小老头坐在朝堂上,三对三互喷口水,我看着想笑。紧接着大咖周玄清来了,仅仅是从宫门外走到朝堂上那一小段路,没有台词,我居然泪目了。

            知礼的未必知礼,比如那六个老头,也算是行业内的专家了吧。

            真正的礼,会产生一种强大的震慑力,所谓的气场。

            有种错觉,我们当代社会不再有那些束缚的“礼”了,很自由。

            之所以有这个错觉,是因为,我们只是孔子口中的“野人”,所以也无须如此知礼。

            举些例子,

            不同的外宾来访问,应该鸣放多少声礼炮,是礼;

            三军仪仗队一路走下来,步伐误差以毫米计算,是礼;

            所有的大型活动、会议,首脑们出场的顺序,座位的安排,任何一次都不会有错,是礼;

            我们宴请,哪个位置是尊位,是礼;

            小学生在升国旗时,一定要穿校服,是礼;

            ……

            形容中国有很多词。

            比如,大公鸡。这是最直接的。从小,乡下的老师就这么教我的。我嫌太土,就没再这么教儿子。

            比如,东方巨龙。

            比如,礼仪之邦。

            礼永远都在支撑着我们的脊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碎语——《论语》之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bn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