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七月初十,周五,雨,23至28度
今天下雨了,秋天也随之来了,温度凉爽舒适。不用起早浇花,索性就睡了个懒觉,七点起。起晚了,上午又去老房子,工人来检修太阳能热水器,于是到写日记的点儿,番茄任务只完成一项“书法”,阅读仅完成三分之一的时间,《诗经》未背,瑜伽未练。用番茄软件管理时间,会产生一种仪式感。点击“开始”,就像正式进入上课状态,不开小差,不东走西走,偶有同事打扰,也请他稍等,待我课上完。每隔半小时,下课铃声响起,会利用休息的五分钟,浏览网页,活动活动身子。
读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几段打动我的文摘:
“梭罗: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的价值。”
“在所以进步的社会里,爱是代表动作,但消极被 动的人,却把爱当作一种感觉。好莱坞式的电影就常灌输这种不必为爱负责的观念——因为爱只是感觉,没有感觉,便 没有爱。事实上,任何感觉左右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不读书与不识字没有两样。”
“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我们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会联系我们自己的经历,因此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有四种‘自传式回应’的倾向:
一、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二、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三、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四、想当然——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读完此书后,我发现自己存在严重的性格缺陷,以自我为中心,傲慢、自以为是、好为人师、不善于倾听,喜欢以自我的主观来解读世界和他人,因匮乏心理造成的攻击性......我首先要修炼发自内心的真诚和谦逊。自私与傲慢,阻碍了我的成长,且日益走向自我的封闭。
最近买了一大堆畅销的工具书:《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精力管理》以及一系列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训练的书。读了几天这样的书,已深感腻味,但对建立我的生活秩序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世上的书有两种:上帝之书和俗世之书。上帝之书对人进行由内而外的改造,俗世之书则是提供外部的具体操作方法。上帝之书见效缓慢,恐要耗尽一生去领悟。俗世之书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并不能稳固,且还常造成心灵的矛盾与困惑。我以为两种书都读。从俗世之书中发现上帝的原理,从而发生由表及里的固本反应。从上帝之书中找到具体应对实务的方式方法,从实践的成效中坚定对上帝的信念。
读了这些书后,我重新制定生活规划:
一、加强身体锻炼。早晨五点起床。五点至五点四十,瑜伽。番茄休息时间,起身活动躯体,防止久坐。晚饭后,游泳四十分钟。晚上十点上床,确保每天七小时睡眠。
二、设定具有明确的阶段成果要求的学习目标。
第一,于五十岁生日前完成《论语集解》撰写和修改,现时间还剩四十六个月,任务还乘四百三十多篇,相当于一个月需完成十篇,每周至少写二至三篇。时间很紧、任务很重。不能采取平均原则,宜先紧后松,在无家事、公事拖累的时候,多写点,争取每周四至五篇,如此才有望按时完成任务。
第二,日记从简。平均每日写作两三千字。若当日创作《论语集解》,日记可简要记之,但每日必须有记。给自己留足阅读和睡眠的时间。
第三,阅读以儒学原典《四书五经》、后世儒学著作和秦汉以前的史学为主。
第四,书法学习。遵照老师的教学要求,每天练习一至两小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月写一幅作品。
第五,专注于自我的学习,不刻意参加社会活动和圈子交流。但无论工作,还是社交,凡与人交往,一定要做到真诚和谦逊。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善于倾听,懂得欣赏他人的长处,为人做事要全力以赴。得人一点恩情,要用一生回报。
第六,对孩子,不说教,耐心激发他的主动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