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联赞美生活
某年夏天,天气很热,纪晓岚奉召入宫,君臣二人一边吃着西瓜,一边聊着政务上的事情。乾隆突然有了对联的灵感,放下手中的奏折,对爱卿纪晓岚说出了上联:“坐北朝南,吃西瓜,籽往东放。”
纪晓岚的头脑快速运转,思考怎么回答。
其实对联本身并。那么难,这简单的十一个字里暗藏的玄机在别处。
在古代,“南为尊北为卑”。身为臣子,拿皇上的尊卑来开玩笑,自然不敢。纪晓岚和乾隆因为同好文学,比一般君臣亲昵,但他始终不敢逾矩,拿皇上的威严开玩笑。
拿着奏折的纪晓岚低着头,感受到皇上注视的目光,只好假装冥思苦想很久,最后承认皇上的上联精妙,自己才思愚钝,无法对出下联。
从这次和纪晓岚的过招中,我们不难发现,乾隆喜欢即席问答。这很考验臣子反应的灵敏和学识的积累程度。毕竟,当下的反应往往是最真实的反应。这种即席问答在江南巡游时表现得尤其明显。
乾隆在位六十年,多次下江南,除了体察民情,多是游山玩水。文人雅士们一起自然留下很多可资淡笑的风流佳活。
乾隆十六年(1751年),君臣一行人下江南来到了江宁(今南京)的燕子矶。皇上看到美景诗兴大发,出对联考考纪晓岚,纪晓岚差点应对不上。当时,看到江南美景,乾隆触景生情,出了上联“野外黄花,如金钉钉地。”并让纪晓岚回下联。
这副对联不仅描述了当时的江南美景,在用词上边非常讲究,第一个“钉”是名词,第二个“钉”是动词,纪晓岚一时知如何应答。
直到游览完毕,看到路边的一座白塔,他才有了灵感,写出下联“城内白塔,似玉钻钻天。”总算是交了差。
不过纪晓岚也有“灵巧”的时候。在西湖边上,君臣等人一唱众和,妙语连珠,气氛很好,不觉已到仁傍晚,西湖边上的落日映照在湖水中,水波荡漾,树影倒立,一派温柔景象。
突然,静谧的湖畔,有一只白鹤长啸而过。乾隆沉醉于杭州的美景,看到白鹤,更是惊喜,要大才子纪晓岚以白鹤为题,作诗助兴。
纪晓岚上前吟到“万里长空一鹤飞,朱砂为顶玉为衣。”刚吟到这儿,大家突然发现之前因为光线的原因看错了,其实那是一只黑色的鹤。
纪晓岚沉吟片刻,不慌不忙,说出了下面两句“只因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洗砚池。”乾隆和一班大臣十分赞叹纪晓岚的机智。
乾隆纪晓岚用对联抒发情志
乾隆爱才惜才,对有文思,能够对出对联的人,非常欣赏,常常委以重任,并善于体谅他们的难处。
乾隆十九年(1754年),纪晓岚在翰林院春风得意,结识了当年约儒学大家,成为至交好友。比如王鸣盛、钱大昕、戴霓都是纪晓岚的好友。
乾隆对纪晓岚的爱才之情,令他时而愿意放下皇帝的骄傲,格外开恩。比如有一次,纪晓岚想要离京返乡探亲,但没有重大事由,难以开口,于是心事重重。
乾隆用对联表达了对纪的关心,他说“爱卿,我看你面有愁容,一定是一-一一口十心思(口、十、心组成思字),思妻、思子、思父母。你说,我猜的对吗?”纪晓岚见乾隆愿意给自己台阶,立刻跪下说出下眹,表明心迹:“圣上猜得很对,臣因久居宫中,十分思念父母妻儿,如蒙圣上恩准探亲,那真是一一一言寸身谢”(言、寸、身三个字组成谢字),君臣二人的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拆字巧妙,还将彼此的心迹藏在了对联之中,实在是十分巧妙。
皇上体贴臣子,臣子自然也对皇上充满尊敬之情。
乾隆五十大寿那年,纪晓岚的一副对联表白了自己的拳拳热枕。那年,为了庆祝自己的寿诞,乾隆帝在皇宫里举行了盛大宴会,前夹祝贺的臣子自愁要献上自己的奇珍异宝,选择将自己的祝福寄托在一副对联之中。
在文武百官争奇斗艳的现场,乾隆见到略显朴的对联,一时之间有些惊讶。脸上微微露出怒色,但打开对联后,立马喜笑颜开。
对联是这样的:
上联: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九万里;
下联;五十年圣寿,自前兹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万里江山,千载统治,纪晓岚将对乾隆太平盛世的描摹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都寓意在这副对联里。懂文字,爱对联的乾隆自然是非常欣赏。也正是因为这种种事情,乾隆把纪当成文学上志同道合的友人,称他为当朝大才子。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