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一本书《历史的温度》,那本书给我的印象很深,就是将某一个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真实地还原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某一个遥远的历史事件中某些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及感情起伏,让课本上的历史真正地回到了我们身边,给我们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更深刻地去感受这段历史。
最近看《宗师列传》这一节目,好像又找到了这种感觉。
昨天晚上,中央一套《宗师列传》播出的正是欧阳修下篇。其中还原《秋声赋》的文学故事给我感触最多。
主持人和两位大学老师穿越到北宋,出现在当时东京(今开封)欧阳修的府上,向欧阳修请教:“您写的《秋声赋》时已身居高位,按说应该达到人生和事业的高峰时期,为什么写的《秋声赋》会给人一种悲叹的感觉呢?”
于是,故事回到了欧阳修和梅尧臣等好友的友情交往中。欧阳修和梅尧臣是很好的朋友,他们曾经在洛阳以文会友,可是梅尧臣和曾巩却一直因为文章不合当时的太学体而不能高中入仕。为了改变这种科举的文风,在欧阳修主持科举的时候,欧阳修和梅尧臣同为考官,他们主张文与俱道,不能过于诘诎聱牙,为这一事,曾遭到了太学士的围堵,但好在,欧阳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说服了太学士。欧阳修这一榜也被称为“千年一榜”,其中苏轼、苏辙、曾巩都是在这一次考试中高中的,还有几位官至宰相。可谓,是欧阳修为北宋的科举制度革新立下了不朽功勋。
可是,梅尧臣却一直未能通过科举中仕,后来,在欧阳修的举荐下,在晚年才得以在朝廷谋了一个职位,和欧阳修一起修《新唐书》,在一天晚上,他正在看书时,童子来报梅官因重病不能前来修书,年老的欧阳修感叹老友人生暮年,老友相继离他而去。正在这个时候,的欧阳修听到外边有奇异的声音,让童子出去看看是什么声音。童子回道:“星星月亮光辉灿烂,银河高高挂在天空,四周寂静无人,声音在树木中间。”欧阳修悲叹道:“唉,可悲啊!这是秋季的声音呀,为什么就到来了呢?”于是,有感而发作《秋声赋》。
如果这时,你再看一下《秋声赋》的创作背景: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是不是会有更深的感受呢。
当然,在节目中,欧阳修是以自己的口吻将全诗朗读出来的。似乎这时,我才更加明白这道赋问世的前因后果,才更加理解其中每一句的更深刻的含义。尤其是最后几句: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这不正是对国家和自己人生忧思情绪的高度概括吗?这样的情绪和秋季气息正相统一,触物伤情,有感而发。
我想,如果我是老师,在讲欧阳修的时候,我一定会让学生看看《宗师列传》这个节目的,那个时候,学生们是不是不用去死记硬背《秋声赋》的创作背景、释义解析,而是身临其境去走进了欧阳修的世界了呢。如果是这样,还用愁学生们不喜欢古文吗?
《宗师列传》真是一档不错的文化类节目,有兴趣,有时间,大家可以看看。
附:
欧阳修《秋声赋》
秋声赋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译文】
欧阳先生正在夜里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惊异地注意听取,说:奇怪啊!开始时淅淅沥沥细碎凄凉,忽然间飞驰跳跃响亮宏壮,像惊涛骇浪午夜汹涌,疾风暴雨突然降临;它和别的物体接触时,发出清越的撞击声,如同金属轰鸣。又像奔敌营的士兵,口中衔着枚行进,听不到号令,只听到人和马奔跑的声音。我对书童说:“这是什么声音呢?你出去看一下。”书童回答说:“星星月亮光辉灿烂,银河高高挂在天空,四周寂静无人,声音在树木中间。”我说:“唉,可悲啊!这是秋季的声音呀,为什么就到来了呢?”“那秋季呈现的状态是:它的色彩单调,烟散云收,凄凉暗淡;它的容貌洁净,天清气爽,阳光灿烂;它的气候酷烈,凉意袭人,深入肌骨;它的意象冷落,山寒水瘦,萧森寂寞。所以它发出的声音,凄凉悲切,愤怒激烈。茂草绿毯子一般争相滋长,树木青翠欲滴令人喜爱,茂草遇到它就枯黄,树木遭逢它就落叶。秋季所以能摧毁茂草,凋零树木,因为是自然界的运化规律。这秋季,是人间罚恶的法官,在四季中属于阴;又是战争的象征,在五行中代表金。属于天地间的刚正之气,经常以严酷暴戾作为本性。自然界对于万物,春季生长秋季结果。所以秋季在音乐中,商声是西方的音符,夷则是七月的乐律。商即悲伤,万物已经衰老就产生悲伤;夷即杀戮,万物过于茂盛就应该杀戮、消减。”“可叹啊!茂草树木没有感情,在一定的时间仍不免飘飞零落。人是有血肉的动物,一切生物中的灵长。成百种忧虑感触人的内心,成万项事务劳累人的身体,只要内心有所触动,必然扰乱他的精神;而且还要考虑他力量所不能完成的事务,担心他智慧所无法解决的问题。理所当然地会使人鲜细涧泽的容颜变得枯瘠苍老,乌黑茂密的须发变得花白稀疏。为什么要用不是金石那样坚固不变的本质,想去和茂草树木争一时之景呢?考虑到究竟是什么原因摧残了人,又何必怨恨这秋季的声音呢!”书童没有回答,低着头打瞌睡了。只听到四边墙壁外唧唧的虫鸣,好像在附和着我的叹气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