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出生于公元1007年,那时是北宋真宗景德四年,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正担任绵州军事推官,因此,欧阳修出生在绵州(今四川绵阳)。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去世,家里贫困,欧阳修的母亲郑夫人就带着他和妹妹前往随州,依靠欧阳修的叔叔、时任随州推官的欧阳晔生活。欧阳修从四岁,到二十二岁离开随州前往汉阳游学,共在这里生活了十八年。
一、画荻认字
随州就是现在的湖北省随州市,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春秋时称“汉东大国”,历史是蛮悠久的了。但据欧阳修《李秀才东园亭记》记载,这里“山泽之产无美材,土地之贡无上物”,在北宋是个地处偏僻、土地贫瘠的地方,虽然称“州”,实则比州小。
欧阳修的叔父俸禄微薄,因此欧阳修小时候的生活是很贫困的。欧阳修的母亲出身于江南名族,虽然家境不好,但受过良好的教育,知道教育对人的重要性。另外,北宋时期重文轻武,穷苦之人想要出头,读书做官不啻为一个好的途径。因此,郑夫人非常重视欧阳修的教育。家里贫穷,买不起纸笔,郑夫人就用荻草杆在沙地上画字,教欧阳修识字。这就是“画荻教子”的故事。郑夫人还教欧阳修背诵古人的文章,并学着作诗。一次,母子俩发现附近孔庙里的碑文竟是唐代书法家虞世南的手迹,这之后,他们便多次在碑前逗留,学习书法。这培养了欧阳修从小对金石学的兴趣。
郑夫人也很重视对欧阳修的道德教育。她常对欧阳修说起他父亲欧阳观的生前事迹,讲欧阳观判案时如何努力保全死囚的性命。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也是个为官清廉、刚直不阿的人,郑夫人非常敬重他,曾经对欧阳修说:“想知道你父亲什么样吗?看看你叔父吧,他的言谈举止、行为风范和你父亲当年一样。”在母亲的教导和叔父的言传身教之下,为官后的欧阳修刚直敢言,议论人或事从不知避讳。
二、六卷残集
在母亲的教导下,欧阳修完成了他的启蒙教育,对知识的渴望迫使他到处找书看。州城南边住着一家李姓大户,家里比较富裕,藏书也多。这家的儿子喜欢读书,欧阳修和他交上了朋友,经常去他们家借书。
欧阳修十岁时,偶然在李家一个墙角的破竹筐里发现了六卷残破不全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先生就是韩愈。欧阳修如获至宝,向李家求得了这些书,拿回家细细阅读。韩愈的文章风格雄浑奔放、境界开阔,深深吸引住了欧阳修。欧阳修一直随身携带着这六卷文集,后来在洛阳为官时,他多方搜求,终于补齐了这部《昌黎先生文集》。这次偶然的发现,成为他以后追随韩愈,领导北宋新古文运动的契机。
三、两考不中
欧阳修非常聪慧,加上母亲的教导和广泛的阅读,小时候做出来的文章已经像成人一样了。叔父欧阳晔读过他的文章,对郑夫人说:“嫂嫂不必因家贫子幼而忧虑。这孩子不同一般,将来不止能光大我欧阳门庭,必定还会名重当世。”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秋季,欧阳修十七岁,他第一次参加了州里的乡试。北宋科举考试分三级:地方上的乡试(又称解试、州试)、京城里的礼部考试和殿试,这是地方上学子的考试顺序;另外,有些学生在国子监读书,他们原本应该参加的乡试由国学解试替代。这次欧阳修参加乡试没有中选,虽然郁闷失意了一段时间,但很快振作起来,并积极为下次的科举考试做准备。
天圣四年(1026)秋季,欧阳修参加乡试中选,于是他兴奋地准备进京,参加来年春季的礼部考试。这是他成年后第一次离开随州,因此旅途充满了新鲜。在进京路上,他特别留意路边那些断碑残碣,每次见到,必定下马细细品赏。这些碑文后来都被收入他编的《集古录》中。
这次的礼部考试,欧阳修落第了,他怀着黯淡的心情离开了汴京。
欧阳修总结了这两次考试失败的原因,认为原因在于自己没有按照当时流行的方式作文章。当时正流行“西昆体”的诗歌形式,文章流行四六体的骈文。
西昆体的领袖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杨亿等人为编纂《册府元龟》,聚集在皇帝藏书的秘阁。他们在编书之余相互唱和,最后汇总成一部集子。传说昆仑之西群玉之山为帝王藏书府,而他们身处皇帝藏书的秘阁,所以称该集为《西昆酬唱集》。他们被称为西昆体诗人。西昆体诗人师法晚唐诗人李商隐,追求形式美,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对仗工整。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贫乏,脱离社会现实,缺乏真情实感。
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追求的也是形式美。但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的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曾低迷过一阵。但韩、柳后继无人,他们死后,骈文又重新兴盛起来。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是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也是骈文,这些都被北宋承袭。
欧阳修受韩愈影响很大,又没有受过时文的教育,所做的文章尽管有可取之处,但不符合当时的取士标准,落榜就在所难免了。欧阳修虽然不屑于作时文,但因为有母亲和妹妹要养育,只得暂且向流俗低头。为了顺利通过科举考试,顺利走上仕途,奉养母亲,欧阳修决定拜师。
距离随州不远的汉阳军(今湖北武汉汉阳区),知军是胥偃,是当时小有名气的文人。欧阳修给他写了一封书启,并附上自己的几篇诗文,希望得到胥偃的赏识。很快,胥偃就给他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高度赞扬了他的诗文水平,并邀请他前往汉阳军知军府居住,以便专心读书。
天圣六年(1028),欧阳修离开了随州,离开了母亲和妹妹,前往汉阳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