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夏晚晴天ZMH
近日,三星堆考古遗址新发现刷屏网络,也让作家南派三叔频频被提及。作为盗墓题材小说的代表人物,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系列里就有大量关于青铜神树、青铜面具的描述。而今,当三星堆遗址出土这些文物时,不少人都在感慨南派三叔的想像力。
提起作家,很多人的反应都是收入丰厚。近些年网络平台的兴起,也确实成就了不少类似南派三叔之类的知名网络作家。每年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的数据,更是让人看到了作家这一职业强大的吸金能力。他们的成功,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不过,参与容易,但要想源源不断保持高质量的输出却并非易事。对于热衷小说创作的人来说,如何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角色,如何设计令人拍手赞叹的情节,如何才能成为畅销作家成了不少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为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家、畅销书作家,大泽在昌23岁就拿到了首届小说推理新人奖,在随后的30多年间,他创作了近百部小说,作品畅销超千万本,更是拿下了直木赏、吉川英治文学奖、日本推理小说大奖等多个奖项。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一书就是由大泽在昌所开班的一系列“小说课堂”讲座内容汇集精选而成,几乎囊括了他多年的创作经验及创作技巧。
在书中,他用鲜活的案例,幽默犀利的点评全方位分解了小说创作中故事结构、角色塑造、首尾布局、文字描写、对话技巧、叙述风格等具体内容,真实展现了优秀小说家的构思方式和创作脉络。
今天,我们将选取其中关于角色塑造、情节设计以及对话描写三部分,一起来看看大泽在昌都给了我们分享了怎样的创作经验。
1、饱满的人物角色是基础
任何一种类型的小说,不管形式多么不同、情节如何变化,说到底,都是在讲关于人的故事。因为人的复杂、变化,同样的事情才可能有千万种不同的结果。因此,一个人物角色的形象是否饱满,直接决定了故事情节的基础是否牢靠。
大泽在昌是这样来解释角色与情节之间关系的:如果角色像三角形的顶端一样窄小(图1),上面承载的情节就会摇摇欲坠。要想承载好饱满的情节,就必须创造出足以支撑情节的牢靠角色(图2)。“有趣的小说,是角色和情节有机结合的作品。”
对于如何塑造形象鲜明的角色,大泽在昌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建议:
①善于营造氛围,不要依赖数字和固有名词。作者要把自己虚构的小说人物传达给读者,就需要对角色进行描写。但这种描写不代表要把所有出场人物的外表通通描写一遍。而是要注重对氛围的营造,寻找能使人物的形象变得鲜明而立体的文字。
②角色登场要有理由。小说里会有各式各样的人物登场,对于这些登场的人物,作者必须要明白他们登场的理由,但未必要写出来。也就是说,无论是主人公还是路人甲乙丙,他们出现在某种场合里,都是因为有某种“理由”。
③人物角色要有变化。在影视剧里,我们经常能见到随着故事的展开,角色的个性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比如以前是傻白甜,后来经历了家国变故,就成为了坚强的大女主。这样的改变,才能让读者跟随人物的经历感受喜怒哀乐,从而对角色产生情感。
这些建议都只是最基础的,要创造令人难忘的人物角色,单做到这几点是远远不够的。小说里,细节描写是否细腻、情感是否强烈、人物是否真实、逻辑是否合理等等也都是作者要认真考虑和琢磨的问题。
至于写作者该如何积累和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大泽在昌则建议“一切从观察开始”。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里,对周围的人进行观察,边观察边想象。这个人是做什么工作的?是单身还是已经成家?TA会有什么癖好?……这些猜想正确与否没关系,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观察,训练自己对于角色的想象力。
2、跌宕起伏的情节是关键
喜欢看小说的人想必都有过熬夜追小说的体验,我们沉浸其中,看着看着就失去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
对作者来说,能否设计出引人入胜的情节将直接影响读者能否拥有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一部优秀的小说,不仅要有形象鲜明的人物角色,也要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才能让读者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就像我们看影视剧一样,如果从一开始就猜到了结局,那我们大概率会跳跃着看,或者是直接弃剧。
“所谓故事,是由小高峰-低谷-较大的高峰-低谷-大高峰连接而成的。”至于该如何设计故事情节,大泽在昌则分享了这样一些写作技巧:
①确定起承转合四个关键点。我们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写小说也同样如此。从“起”到“合”之间的支路越多,起伏越大,小说会更充实,也会更有趣。不过,作者还需要考虑如何合理安排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的比例,其中,从“承”读到“转”是比较困难的,这会影响到读者能否保持一口气读下去,大泽在昌就提醒我们需要在这部分多下功夫。
②确定路线——故事以什么样的顺序写。任何一个故事,都离不开起因、经过、结果三个要素。作者从不同的要素切入开始写,给读者的体验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我们按照故事的顺序开始写,读者就会想知道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如果我们是倒叙着来写,读者可能会探究发生了什么才导致这样的结果。
③确定故事从哪里开始。有大量阅读经验的朋友想必都了解,每部小说的“起”都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从事件开始,有的从人物开始,从人物开始的小说,又可以分为主人公的视角跟其他人的视角。读者对一部小说是否感兴趣,最关键的就是故事的“起”能否吸引人。因此,确定故事从哪里开始,如何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都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太平坦的文章容易让人一眼看到头,感觉无趣。篇幅比文章更长的小说更是如此。一旦缺乏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读者往往也会因为太平、无聊、无趣而弃读。
3、出色的对话能为角色和情节增光添彩
在小说中,除了人物角色和情节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那就是对话。在现实中,我们与人的对话可能会常常省略主语,也会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如果把现实的对话照搬进小说,也容易造成信息琐碎。
优秀的小说对话,要足够普通真实,让读者感觉不虚假。大泽在昌就提出了,小说的对话应该按照“在某种程度上贴近实际对话,同时省去实际对话中的多余部分”的标准来进行安排。
除此之外,作者在设计人物的对话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对话符合人物角色。一般来说,小说中会出现男女老少等多种人物,每种人物由于年龄、性格、认知等不同,所说的话也会大不相同。如何保证对话符合人物角色呢?一个方法是要勤思考、多推敲;另一个方法则是可以通过大声朗读的方式,去感受这个口吻是否符合该人物角色。
对话是小说中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塑造形象鲜明的角色的重要工具。在书中,大泽在昌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隐藏对话”的写作技巧来表现人物。
假设A和B正在交谈,A身上有秘密,作者又不能明说,就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将其巧妙隐藏。比如B向A提出了关键性问题,A却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此时B会察觉出A在隐瞒些什么,读者也会被吊着胃口,想知道A身上有何秘密。
这种“隐藏对话”的设计,比较常见的方式有三种:
①沉默:适用于藏有秘密、不善言谈的人或是一时想不出合适措辞的角色等;
②岔开话题:当作者需要在人物身上埋伏笔时,就可以在人物的对话中,安插这种突然岔开话题的情节。
③语言圈套:这种设计更多地适用于对话双方因对信息的把握不足而造成的误解。比如警察追逃犯追丢了,问算命先生,你是否见到一个男人跑过?算命先生回答,没有见到男人跑过(不代表没见到女人跑过)。这种信息的误解就是对话当中的语言圈套。
至于如何提高自己在人物对话方面的能力,大泽在昌则建议我们,日常中可以多接触电影、戏剧之类的作品,试着去模拟,看看若是自己来处理会怎么做。在这种尝试中,勤于思考,才能逐渐写出符合人物角色的台词。
日常生活里,我们接触最多的,除了作家的作品,就是他们又靠版税赚了多少钱。至于作家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都一无所知。在《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一书中,大泽在昌除了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技巧,也分享了很多作家的真实生活,包括新手该如何出道、都有哪些渠道;该如何跟编辑保持关系、出道后该如何继续保持优质的输出等。
认真了解这个行业的生态,认真借鉴行业前辈的经验和技巧,或许无法让我们立马写出能名利双收的作品,但却一定能给予我们许多启发,避免走弯路。《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就是这样一本能帮助新手文学创作者走弯路的好书。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