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李鸿章的诗歌有感

读李鸿章的诗歌有感

作者: 爱吃苹果的搬砖娃 | 来源:发表于2017-12-24 06:41 被阅读0次

1.

近日,偶然读了一下李鸿章的诗,感觉很有意思。尤其把李鸿章人生早年和晚年的诗单独拿出来朗诵,除了诗本身的韵律外,还会有一些对人生对命运的感慨。好了,话不多说,先来第一首。

2.

这是1843年,20岁的李鸿章被选为优贡生,奉父命进京准备乡试,此时,20岁的李鸿章可谓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其渴望建功立业,封候拜将,青史留名的志气跃然纸上。请看这首诗。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这是李鸿章传世的第一首诗歌,再看他留在世间的最后一首诗。

1901年,78岁的李鸿章在内忧外患当中签订了辛丑条约,咳血不止。临终之时,写下了这首诗歌。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内尘氛悠未熄,诸君莫做等闲看。

夕阳西下,荒郊的战场上尸横遍野,大清的黄龙旗在燃烧中倒下。是的,大清又输了,山河再次破碎。瑟瑟的秋风中,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在望着这一切默默的哭泣。

3.

做完这首诗后不久,1901年11月7号,李鸿章逝世,史载,李鸿章死后双目不瞑,死不瞑目。这位大清的裱糊匠走完了他的一生,留下了生前身后无数叹息骂名,李鸿章死后十年,大清朝寿终正寝,其实,还是梁启超公道,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惜李鸿章之识。百年之后看来,还是很准确。自乾隆后期就远远落后与人的大清朝想靠一人翻身实在太难了。而终李鸿章一生,从年少时期的踌躇满志到老了以后的无奈伤感,其实反映的不仅是他个人,也是他所处的那个朝代,一个王朝衰落的背影,大势所趋,无可逆转。

4.

最后,来首李中堂的对联,一起鉴赏。

上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下联:祈大寿无需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就乃地上神仙。

横批:天天快乐

相关文章

  • 读李鸿章的诗歌有感

    1. 近日,偶然读了一下李鸿章的诗,感觉很有意思。尤其把李鸿章人生早年和晚年的诗单独拿出来朗诵,除了诗本身的韵律外...

  • 褪去浮华,再现真实李鸿章

    褪去浮华,再现真实李鸿章 ————读《李鸿章传》有感 近代晚清名臣有四人,分别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 江湖大佬,难免毁誉参半

    ——读《李鸿章全传》有感 文/尘渺凡 鸿途大展,文章经国,立命效忠,悲怆不渝,是为李鸿章。 ...

  • 读《李鸿章》有感

    从《曾国藩》开始,到《胡雪岩》,又在今天读完《李鸿章》,每一本书读完给我的感受完全不同。 这几天看到李鸿章的书中写...

  • 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

    ——读金子美玲的诗歌有感 小王...

  • 读《李鸿章传》有感

    李鸿章晚清中国第一人,读完梁启超先生为李鸿章做的传记,评价非常中肯。 可歌可泣,也可叹可悲! 为之歌颂的是,李鸿章...

  • 读《李鸿章传》有感

    年少不懂李鸿章,而今才知真中堂 李鸿章的一生,他自己曾这样概括:“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

  • 读 《李鸿章传》有感

    这本以他者的视角观察近代中国风云人物的小册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更多的体验是,作者为传主的正名,为其感到惋惜,为其...

  • 读《1894·悲情李鸿章》有感

    最近在武汉图书馆借了一些书,其中有这样一本《1894·悲情李鸿章》,当时选的话是因为书比较薄,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历史...

  • 读《李鸿章传》后有感

    作为旧式的科举官僚代表的精英人物,摇身一变成为实业官僚的先锋,批判科举,担任中国前所未有的洋务统帅,主导海防,周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李鸿章的诗歌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uc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