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的冷雨化为今日的暖阳,可却凉风习习,看来尽管节令已然进入春季,冬天的寒冷依然留恋不舍。
如果你也很想拥抱春天的温暖,那对于寒冷的过分热情,估计已经开始露出礼貌性微笑。冷天,无论如何想,总比热天要难熬一些。冷天时候我们几乎总在对外辐射热量,而身体为了正常健康运转,必须要相应地弥补热量,而弥补热量往往直接和钱袋子挂钩。
继续思考,当你看到那些令人难堪的词语,比如“寒门”,比如“寒酸”,比如“心寒”,似乎总是导向不那么令人快乐的事情。
“寒”,按照最初的写法,上层的宝盖头即“宀(mián)”代表“房子”,中间的“三横两竖”代表“草”,底下的“两点”代表“水结冰”,合起来就是茅草房里的水冻得结上了冰。
所以“寒”的意义,最基本的是温度低,这是水结冰的充分必要物理条件;然后是物质不够充盈,毕竟它在说茅草房里的水结冰,而茅草房在历朝历代都不能代表富贵之家。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尽管“寒”字的写法逐渐变化,然而每当我们看到“寒”,每当我们听到“寒”,凉意还是会自由生发扑面而来。
金庸武侠里有好多内功护体的高手,内功的生发总是随着意念一瞬而就,就跟我们看到“寒”字的感受一样。练就护体内功需要上好的武学秘籍,而我们感受凉意却是几千年来基因里刻骨铭心的记忆。
先人在造出“寒”字以前,一定已经充分领略低温环境的侵袭。而“寒门”、“寒酸”和“心寒”这些词语的出现,已经将“低温”、“物质不充盈”抽象升级,变成“缺衣少食、囊中羞涩”和“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受不到热情”。
“缺衣少食,囊中羞涩”,本就是“物质不充盈”的具体表现形式,当你缺衣少食,当你拿不出好酒好菜招待他人,当你的周围人华服美饰,你会不会感到你格格不入,会不会有一些些卑微的感觉;
“感受不到热情”,“热情”中的“热”需要的是“相对的高温”,那绝不是“寒”、绝不是“低温”,所以“心里感到寒冷”或说“心力感到温度低”,那是缺少“热”的缘故,而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就是“情”,感受不到“热”的“情”,所以“心”里“寒”。
让我们再往熟悉的诗句里找几个例证。
王昌龄说: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雨”就是秋冬时节的冷雨,想象一下,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心情显然不能好。当客人远走,寒雨拍在脸上,看着远处耸立的高山,莫名觉得山也孤独、人也孤独。
杜甫曾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寒士”是物质不够充盈的有识之士,国家的有识之士缺衣少食,处于寒冷之中,总体来说,不是国家处于上升期的表现。
李清照说: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又暖又冷,是让人有进退两难、喜怒无常之感,如何能够安心休养。
所以这一轮说下来,“寒”不仅仅具象地表达了低温和物质的缺乏,也形象的表达了人因为物质的不充盈而与周围格格不入甚至地位卑微,再经历千年岁月的基因复刻,我们对“寒”字的理解已经具有“一触即发”的能力。
然而话又说回来,没有谁能逃脱“寒”,不管是具象的“冬天”,还是抽象的“贫穷”。毕竟,世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否极泰来,冬天过后就会是春天,通过我们自身的不断努力,一切总会好的。
相信我,总会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