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石小柴
来源 l 石小柴(ID:shixiaochai520)
01,
付出一定的现金,未来得到更多的现金,更多的现金代表更多的购买力。这就是投资。然而,更多的现金不会凭空而来,它要么来自于正和博弈,即你投的这件事具有生产性;要么来自于零和博弈,即下一个接盘侠有更高的出价。寄希望于所投之事的生产性,我们称之为投资,其他接称之为投机。
什么是生产性?简单说生产性就是有收益,就是有产出。那么就好办了,投资归结到了,比较哪些标的会有更大的收益,更多的产出;有更大收益更多产出的,就是我们的可投资对象。
财务数据中,资产收益率或者投入产出比就是衡量这种产出的指标。巴菲特曾经指出,如果只用一个指标来筛选股票,他会选择净资产收益率,即ROE。
同样都是资产,为什么有的资产却能带来更多的收益?这里面一定有忽略了的,未被计入财务报表的资产,巴菲特称这种资产为经济商誉。要知道,更多的收益,也就意味着更多现金的可能。投资,不恰恰就是付出一定的现金,期望得到更多的现金吗?因此,投资收益率,即便不是股票投资的唯一指标,但也是最重要的指标。
02,
当然,不单单是股票,其他一切的投资都是同理。银行理财、货币基金、指数基金、债券等,只要涉及到投资,都是做比较,做选择。不同类别的投资放在一起做比较,同一类别的投资也放在一起做比较。比较是选择的基础。如此而已。
用现有的现金换来更多的现金,用现有的资产换来更多的资产。巴菲特一生都是这么干的。有人问他是怎么选择投资标的的?巴菲特回答的大概意思是:我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只是在我们能理解的范围之内,觉得这个机会比那个机会更好一点。
投资就是做比较,但不是瞎比较,前提是把你能够理解的投资对象放在一起,选择那个相对更好一点的。当然这种更好,是一种综合的比较。前文提到的高的资产收益率,大的投入产出比,是必须要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还得考虑这种收益的确定性和以后的成长性,来保证这种收益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以持久的,是可能更上一层楼的。
因此,这一切的前提还得建立在,你能够对投资对象看得懂,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即所谓不懂不投。这种懂,有时候是需要深入钻研的,而不是仅仅只是几个财务指标,指标只是表象,而且容易误人。这就是所谓投资的能力圈原则。能力圈原则其实是对比较的限定。
03,
投资思维很简单,在能力圈范围内,选择那个更好一点的机会。听上去确实很简单,简单并不代表着容易,所谓选择更好一点的机会,本来就是很抽象很主观的说辞。然而如果没有这种思维的引导,一切的投资活动就仿佛是失去了准绳。
既然是在能力圈内作比较,这就涉及到每个人能力圈的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投资对象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有可能彼之良药,我之毒药。
假如,我的能力圈有下面几种:银行无风险理财,某几种指数基金,七八只十分熟悉的股票,那么该怎么做投资呢?牢记,投资就是作比较,现金、指数基金、股票都是不同类型的资产,任意两种资产都可以拿来比较调换。
如果股票的潜在收益率是银行无风险收益率的两倍,就选择持有股票。为什么是两倍?这里也是借用巴菲特一个选股的标准。只有用股票的高收益性,才能去弥补这种收益的不确定性。如果股票没有这种潜在的收益,那么就宁愿去持有现金。深入想一下,你就知道,比较、资产配置、投资,说的其实都是一回事儿。
END
作者简介:石小柴,资深写作者。致力于分享致富经历与人生感悟。希望为你带去一丝光!
查看更多文章,可关注我个人同名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