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为学生不会写读后感而大发雷霆,觉得他们习作太不用心,可是每当读完一本书想写写读后感时,我发现我也办不到。
学生不会写读后感,问题出在基本整篇都在写书或者文章的内容,读书感受却写不出多少,很多都是介绍完书或者文章的内容之后感受就那么一两句话。而我恰恰相反,往往概括不出全书内容,很多地方感受倒是不少。所以,我喜欢买书,不喜欢借书,因为读自己的书,感受深的地方可以在书上随手就画,还可以在读中随时把自己的感受写到书上。
刀哥的书《阅读照亮教育》,我细细地读,读完了。在刀哥讲到当前教育的时候,我有许多共鸣,但没随时写下来,因为总感觉这些共鸣该是人人都有(但是刀哥能写下来,能写明白,写深刻),所以我不知道写什么,只在书上一些我认为特别的地方写下零星的感受。这些感受有临时性、当时性、也有独特性。现在把这些零星感受罗列至此。
读《努力营造局部的春天》一篇,刀哥说“想在前头的人,痛苦,就像在黑屋子里率先醒来那样。而走在前头的人,孤独,因为他所面对的,是空茫的前方,是谁也不曾走过的荒芜之路”,这时我想到的是我正在看的电视剧《佛陀传》,结合起来,我对刀哥这句话能理解得更深刻。读到“尽管相对于群体,个体是单薄的,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单薄就无所作为,并不能因为有限就沉默无声。我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的声音是微弱的,但是众多的声音汇在一起,却可以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但是众多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却可以改变一个时代。’”读到这里,我想到了很多人,不少团体,如教育行走和明霞联盟中遇到的人,那些人结的各种社团,做的各种自下而上的改革等。是的,当我们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抱怨、讥讽没有用,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去学习、去宣扬、去研究实践,去努力营造局部的春天。我如是写道。
读到《教育,需要的不只是批判》中刀哥说的“尽管不能力挽狂澜,但至少可以不推波助澜;哪怕我们不能雪中送炭,但至少可以不落井下石。”这是刀哥说到不如人意的教育的态度,他还引用了纽约医生特鲁多的说法:“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刀哥说:“不是所有病都能治,但总有能够治愈的时候;对于病患,医生所能提供的,更多是适时的帮助; 倘使连帮助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也至少可以去安慰,至少可以表达自己的同情——同情尽管可能没有疗效,但至少可以作为‘安慰剂’,让病患不至于感觉到冰冷的绝望。”这话说得太好了,我们对于那些学习不如我们老师之意的孩子或者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的孩子,我觉得我们老师最需要这种情怀。读完《教育,需要的不只是批判》,我写下的感受是:刀哥是一个睁眼看世界、清醒看教育的有良心的教师、师者。
读《教育依然是理想主义者的事业》,当读到刀哥说到现行体制下那些觉醒、有教育梦想的老师的痛苦的道路时,我写下的是:离开大路另辟蹊径,路难走是必然的,坚持是英勇的!读完这篇,我写下的感受是:选择与这个社会或现实决裂,前行的路就必定不平坦!
读完《抬头就能看见远方和天空》,我结合自己写下的是:读了这篇,想想自己,我突然感觉很害怕,感觉自己就在茫茫大漠的中央,因为没有信念、目标、坚定的志向,所以内心其实很脆弱,是懦弱!
读完《美好教育的可能》,我写下的是:我想,每一个时代都有不满或极度不满自己所处时代的教育人,而重要的不是不满,而是改变,努力去让教育朝着自己所希望的那个样子去改变。在这个世界上,你留下的应该是你做的改变和努力,而不是抱怨、指责。
读《像迈考特那样教书》中刀哥说的“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师,有些教学策略甚至无师自通。他所创生的某些方法和韬略,是任何一所师范学校都未曾教授过的,是任何一本教育理论书里都找不到的”,我写下的是:丰富的生活经历与激情才是最好的老师!
读《阅读:通往“心世界”》,我最喜欢他引用的帕尔默的那句话:“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我用特别的颜色把这句画了下来,因为任何感受都不及帕尔默的这句话有力量有深度。
在《推动阅读的手,就是推动未来的手》这篇中,当刀哥说到一些教育中人看到教育问题但仍能相信问题总能得到解决时,说了一句很好的话——“只要相信,就有可能。”对此,我感触很深,在旁边记下:这才是该有的态度、正确的态度!在这篇的末尾,我特别标记了刀哥说的“心存美好,就会变得美好”。
读《梦开始的地方有他守望的身影》一篇,读到宗富先生给刀哥修改文章,想到了叶圣陶先生给肖复兴修改作文的事;读到刀哥说宗富先生用辞职要挟学校不开除刀哥时,我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有师若此,谁能不热泪盈眶!读完全文,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写下自己的感慨:什么样的老师才能给予学生这样的影响?什么样的学生才能遇到这样的老师并受其影响?前世行多少年的善、积多少年的福,才能遇到像宗富先生这样的老师?
读《十年前的一份答卷和惭愧的现在》一篇,看到刀哥答卷中转借来的《女教师的祈祷》中“导师,让我的热情经久不衰,让我的绝望成为过眼云烟。斤斤计较这种不纯的愿望,仍然扰乱我的心灵,受到伤害时,我仍会产生卑劣的不满心情。这一切,请你从我身上清除,别让我为了学生懵懂或前学后忘而伤心痛苦”,我才更明白学生学习前学后忘是自古中外的普遍现象,于是在这里写下:这是世间的规律,所以没必要着急。我这是再次有理论根据地告诉自己不必急于求成,要善待那些学习状态不理想的孩子。
读刀哥这本书的正文最后一篇——《穿越20年的生命回声》,读完其中郁子发给刀哥的那段长长的文字,我写下了自己的感受:遇到一个好老师,就像开启了一场恋爱;而失去,则是恋爱的结束,于是日子索然无味,学习就是这样!郁子说“遇见一个好老师很不容易”,我批注“所以我们要倾其所有,努力做一个好老师!”
刀哥的《阅读照亮教育》我读完了,读完才知道刀哥从登上讲台的开始,他心里就住着星辰大海,有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面对不可改变的事实,他自己努力进行教育的微革命,努力营造教育的局部春天。我喜欢刀哥的两句话:
信念告诉我的人生,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
想得美才能活得美!
合上书,又翻开,我还是喜欢这书正文的第一篇《我的教育梦想》,我觉得这就是刀哥所说的教育的乌托邦,这应该就是所有真正爱教育的老师的教育梦想吧!
这不是围绕一个故事的小说,我写不出整本书的内容概括,只能拉拉杂杂的列出我的一些读书感受,视为一篇不合格的读后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