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本书《过度紧张——国民精神分析导论》,作者是藏一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要点如下。
过度紧张和焦虑成为对当今中国人心理状态最贴切的描述,是我们的情绪状态,也是心理基础。
中国人是他律的。他律文化中的人们性格注定是内敛的,情绪也注定是紧张的。
我们总是会根据别人的看法调整自己的行为,又总会用自己的看法去要求调整他们的行为。
相亲是内敛人格释放积压于内心积郁的极佳渠道,是缓解我们紧张情绪的最好方式。在我们的社会里,因为紧张,不敢表达而错过的爱情比比皆是。
今后,决不做媒婆。男女吃饭拉上的陪衬起到的就是媒婆的作用。
在中国人的文化意识里,直接就是一种罪过,含蓄才是美德。
他律氛围决定了女性不可以表现出生理上的欲望。女性压抑久了,会有心理阴影,渡过煎熬,获得权力,则会产生报复心理,而报复对象则又是女性——儿媳。
我们的报复,不仅会施加在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身上,还会施加在如今仍处于我们当年地位和情境中的弱者。
他律文化的特性,是互相监督,监督的准则是道德。范围就是道德可以触及到的地方,也就是熟人社会,就是圈子。在圈子之外,则不需要为自己的恶劣行为负责。
我们身处一个以走后门为常态为荣誉的大环境中。
内敛的人们,有话不能好好说,造就了“瞒”。
帕累托:人是非理性但会进行理性思考的动物。
在没有他者,没有监督的环境中,一个人的道德品格就会下降。
同时,在自我独处,不受监督和约束的时候,我们没有紧张,只有放松。
一个彼此监督的环境中,一定会产生不同的等级。
由于长久的贫富分化,让处于底层的人民产生强烈的不公正干,滋生了平均分配的理念。将贫穷视为天然争议,平均分配必然导致平均贫穷。
长久的压抑,导致阴暗,而长久的阴暗,导致暴力。
人格丧失和人身依附。在我们的文化中,以求其自我的方式来换取利益的乞食行为和乞食心态异常发达。
乞食心态发达,淡化了奋斗的意义。
大家眼睛盯着结果,不择手段。因为强者拥有道德定义权和解释权。
你想让一个中国人认同你,听话于你,你只要跟他接近,照顾他就好了,当他感觉在你面前不再有不适感和紧张时,你便彻底走进了他的世界。
从他急你之困,到他雪中送炭,到你把自己的人格拱手相送,到甘当附庸,为他卖命。这就是无意识造神。
中国人的乞食心态的内在根源,是一种“穷怕了”“饿怕了”的无意识恐惧(灾民心态)。
对包拯这种任务的需要缘于国人的弱者心态。
在强弱对比环境中,官员绝对是强者,手中有更多的自愿,且没有有效监督和约束。
以后一定要重视情境的作用。比如,父母说服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为他们营造一个情境,让他们感动。
官场的情境:清贫,富有正义感。
因而,廉洁比公正讨巧。
但是,清官不一定靠谱。越是固守道德的人,约容易给人以伤害。
我们常常认为能力大的人道德也肯定好,道德好的人能力也必然大。这个肯定是不对的。越是那些拥有道德解释权和定义权,常常强调道德的个体,其不道德的几率越高。
情境化思维的人,必然是情绪化的,强烈的情绪化表达,自然是走极端。
比如,体制问题,其实不只是外在问题,也是我们自身的问题。
人们渴望的是约束他人的制度,而制度的真正意义在于人们是否有自觉遵守制度的意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