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社会性动物——3

社会性动物——3

作者: 健康妈 | 来源:发表于2022-04-28 06:20 被阅读0次

    前面两节课,我们讲到从众心理和大众传播、宣传对人的影响。

    那么在这里,就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人类是理性动物吗?面对着群体对我们所施加的“压力”,以及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还能够做出自己理性、客观的判断吗?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理性思考的两个条件

    18世纪功利主义哲学家杰里米·边沁曾经说过:人是一种理性动物,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尽最大努力使自己持有正确的意见和信息。

    但是保持理性这件事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确实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就像电影《流浪地球》所说的那样:“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侈。”

    那么,人类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保持理性思考呢?主要需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是思考者能够得到精准的、有用的信息。比如,我们想买一辆车,那一般会先到某个自己喜欢的汽车品牌的官方网站,去查看相关资料。然后在一些比较大的汽车社区网站,比较各种价格相同、品牌不同的车子,查看车友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还会持续关注自己喜欢的车子的相关信息,或不断向身边开车的朋友们进行咨询,直到自己感觉已经基本掌握车子的信息之后,才会开始准备去线下4S店进行实地考察、试驾等。只有经历过这样一个漫长的挑选过程,我们在付款买车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是做了一次理性的思考与决定,觉得这次钱花得物有所值。

    而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经历这个收集、储备信息的过程,只是听了汽车销售人员一顿天花乱坠的介绍,头脑一热,就把钱掏了,那么把车买回来之后,往往会感觉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觉得自己买着急了。所以说,收集足够精准且有用的信息,是我们做出理性的思考与决策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二是思考者拥有处理生活资料的心理资源。这里的“心理资源”是指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当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和解决这些事时,才能称得上拥有处理生活资料的“心理资源”。

    我们还拿上面买车的事情来举例子。假如我们已经收集到了车子的各种信息,但之后的种种权衡过程就是在处理生活资料,这也需要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生活中并不是只有买车这一件事情需要做:孩子马上就要放学了、自己要开始准备晚饭了、上周的季度报告还没有整理完、需要去医院探望生病的姑姑……这些都是我们每天要面对和处理的“生活资料”,占据着我们有限的“心理资源”。

    而对于买车这件事来说,即便我们掌握了足够精准且有用的信息,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心理资源”去处理它,就依然难以作出理性的决策。所以说充足的心理资源,也是人们作出理性决策的重要条件之一。

    弄清了作出理性决策需要的两种条件后,我们就可以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理性决策的能力了。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平时大多数人是怎样做决策的。

    人是一个认知吝啬者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同一时间面对的信息过多,大脑根本处理不过来。那么在这个时候,人的大脑往往就开始试图寻找捷径,“差不多、也许、大概”这样的词就出现了。

    此时的我们就成为了心理学中所说的——“认知吝啬者”。也就是说,由于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所以我们会试图采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策略,来节省自己的心理资源。

    简单来说,认知吝啬者采取的策略,就是通过忽略掉一些信息,来减轻自我的认知负担;或者重复利用一些信息,不再去寻找更多的信息;还可能因为感到已经足够好,而不愿再完善自己的方案和想法。

    这种捷径虽然可以很好地帮我们节约有限的“心理资源”,但是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判断错误。特别是当我们选择了一条不恰当的捷径,或者在仓促做出决定的时候,更容易忽略掉一些至关重要的信息。

    比如,美国当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失败,就是因为挑战者号的制造商瑟奥科尔公司的高层走了“认知吝啬者”的捷径。当时的美国正处在“美苏冷战”的末期,美国的势头渐渐压过苏联,所以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很想通过挑战者号的发射,来彰显国力。与此同时,美国的普通民众对这次发射也抱着很高的期待,认为这是美国再次崛起的象征。而作为美国航天事业的代表美国宇航局,也想通过这次发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再加上之前多发射成功的经验,使得他们变得盲目乐观,不断给瑟奥科尔公司施加压力,令其发射挑战者号。

    然而,当时瑟奥科尔公司有两位航天专家已经明确指出这次发射很可能会失败,但是公司的高层在政府、民众们的期待与航天专家的反对声中,最终还是选择了走“认知吝啬者”的捷径,遵从大多数人的期待,发射挑战者号。结果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发生了爆炸,机上的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所以说,走每一条捷径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因为既然是走捷径就意味着我们必然会忽略掉某些因素,从而促使我们对事件作出错误的判断。

    生活中那些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的判断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自己成为一个“认知吝啬者”呢?首先要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判断。

    第一种影响我们判断的因素,是对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安东尼·普莱特肯尼斯曾经做了一个有趣心理学实验,他给一家餐厅提供了A,B两种汉堡。

    A是营养汉堡,营养鉴定等级很好,但是口味一般。

    B是风味汉堡,这种汉堡的口味鉴定等级很好,但是营养价值一般。

    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这两种汉堡每天的销量基本相同。但是,如果我们想让风味汉堡卖的更多一些,需要怎么做呢?这是只需要我们在这两种汉堡之间加入一个“诱饵”就可以办到。这个诱饵就是C汉堡。

    C是懒汉汉堡,这种汉堡口味等级鉴定比A要好,但是营养价值一般。

    最后安东尼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将这三种汉堡同时写在菜单上,风味汉堡B的销量会出现明显提高。因为C汉堡的出现,突出了B汉堡在口味方面的优势,同时让它在营养方面的缺陷变得可接受了。所以此时,它与A,C两种汉堡相比,看起来更具有优势,选择它的人也随之增加。

    这个实验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去餐厅吃饭的时候,菜单的一面上总会有一两道最贵和最便宜的菜品,然后大部分是价格适中的菜品。所以人们点菜的时候往往会更多的选择价格适中的菜品,觉得这样性价比更高,但实际上这很有可能是商家经营的某种策略。不过这个例子也很好地说明了对比效应对人们选择、判断方面的影响。

    第二种影响判断的因素,是信息出现的先后顺序。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心理测试。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测试,他将同一个人的优缺点,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说法展示给测试的志愿者,并让他们去对这个人进行评价。

    心理学家给出的第一种说法是:小明是一个聪明、刻苦、勤奋、固执、挑剔、爱嫉妒的人。第二种说法是:小明是一个爱嫉妒、挑剔、固执、勤奋、刻苦、聪明的人。

    那么面对这样两种不同的描述,志愿者们会对小明做出怎样的评价呢?测试结果发现,如果志愿者们先看到第一种说法,那么对小明的评价,大多偏向于正面,并且认为,小明的固执、挑剔、爱嫉妒是他这种聪明、刻苦、勤奋的人本身就具有的特质。但是如果志愿者们先看到第二种描述,对小明的评价则大多偏于负面,认为他虽然勤奋、刻苦、聪明,但很明显是一个爱嫉妒、挑剔、固执的危险家伙。这其实就是我们昨天说到的“首因效应”,这也说明了信息出现的先后顺序,也会影响人们所作的判断。

    第三种影响因素,是稀释效应。人们在做一项困难的决定时,经常听到他们抱怨说:“如果能够了解到更多消息就容易选择了。”然而,有时候拥有更多的消息,也会稀释我们对事物的感知与评价。

    比如,汤姆和派克都是工作狂,他们每周工作的时间要超过50个小时。但是如果按照下面这样两种方式去介绍汤姆和派克,你就会发现很大的不同。

    汤姆的介绍是:汤姆是一个工作狂,他每周工作的时间会超过50个小时。

    派克的介绍是:派克是一个工作狂,他每周工作的时间会超过50个小时。他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妹妹,他喜欢游泳,他每周要去看一场电影,偶尔回去打一次台球。

    那么,现在你觉得谁更是一个工作狂呢?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汤姆更是一个工作狂人。因为与主题不相干或者不典型的信息,像“派克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妹妹,他喜欢游泳,他每周要去看一场电影,偶尔回去打一次台球”会稀释“派克是一个工作狂”这个主题信息。这就是信息的稀释效应。

    这种稀释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比如在文案广告类的工作中,领导总是在强调“突出卖点,不要说废话。”这就是担心商品的核心卖点,被一些无关信息稀释了。还有在一些选秀节目中,选手的现场表现可能不是很好,但是他们会讲一些自己童年的故事、在外打拼的经历,来淡化在评委和观众心中留下的不好印象。这些都是稀释效应的作用。

    以上就是生活中影响我们判断的3种因素。当我们能够及时觉察到生活中“对比效应、信息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稀释效应”对自己施加的影响时,就能收集到更加精准、有用的信息,节约做判断时消耗的“心理资源”,从而使自己的理性决策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会性动物——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yr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