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条件养育》13——无条件养育原则细则

《无条件养育》13——无条件养育原则细则

作者: JIE胭脂雪 | 来源:发表于2021-02-10 16:59 被阅读0次

13条无条件养育原则细则:

1,深思熟虑

最好的家长都乐于反省,并且愿意刁难自己。

请诚实面对自己的动机。如果你的确做了令人不安的事情,麻烦自己反思一下。

请警惕某些信号,你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可能已经在你毫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向”控制模式。

2,重新考虑你的要求

有一个令人不安的可能性:当孩子没有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时,或许问题并不在于孩子,而是你提出的要求。

某些情况下,问题出在家长的要求并不符合对特定年龄段孩子的合理期望。

在寻求让孩子乖乖听话的方法之前,我们应该首先花点时间去反思我们所提的要求的价值或必要性。

3,专注长远目标

我们应该时刻想到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我们需要顾全大局

孩子今天是否打翻巧克力牛奶、是否发脾气、是否忘记做家庭作业,与你的行为是否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彬彬有礼、富有责任感且富有同情心的人相比,就没有那么要紧了。

4,将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

有些时候,为了做正确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态度强硬,引得孩子对我们感到恼怒。

但在我们诉诸控制型干预手段之前,在我们给孩子制造不愉快之前,在做任何能让孩子理解为有条件爱他们的事之前,我们应该绝对保证其值得伤害我们的亲子关系。

5,不仅改变行为,而且改变视角

无条件养育家长则会倾向于将同一件事情看做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教导的机会,而非让孩子痛苦的机会。

将孩子的行为看做“教机”,会让我们将他们加入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解决方案会更有效。

6,尊重、尊重、尊重

家长告诉孩子正在经历或者没有经历什么,是缺乏尊重的行为——例如,面对孩子生气地宣布他恨弟弟,家长对其惊叫:“为什么这么说呀?你才不恨他呢!”

这种说法不仅对局势没有什么帮助,也容易被孩子解读成你在有条件地认可他。

他会渐渐地相信他的感受不重要,拥有这种感受意味着他有毛病,只有他对妈妈允许他感觉烦心的事感到烦心时,妈妈才会爱他。

7,真实可信

真实的人都有自己的需要,都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事。

孩子应该知道,真实的人有时会变得慌乱不安、或心不在焉、或疲惫不堪,他们不能永远确定该做些什么。

有时他们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某些话,事后又感到后悔。

我们不应该假装比真实的自己更有能力,当我们把事情搞糟时,我们应该承认:“宝贝儿,我一直在想昨晚对你说的话,我想我可能错了。”

道歉的理由有两个:

(1),它会树立强大的榜样。

强迫孩子言不由衷地说对不起毫无意义;让孩子认识“道歉”的一个更有用的办法就是向他们演示如何道歉。

(2),道歉会让你在孩子面前走下完美家长的圣坛,提醒孩子你也会犯错。

即使我们坦承自己的不足,即使我们用心灵和孩子对话,即使孩子可以看到,无论成年人拥有多少特权和智慧,却依然要在世界上挣扎前行,要做好事,要衡量他人的需要,要不断学习——就像他们自己一样,他们也依然会景仰我们。

事实上,我们与他们相处时越真实,他们就越可能真正地尊敬我们。

8,少说、多问

如果和孩子讨论其错误行为没有引出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并不是因为需要诉诸更强大的惩罚手段,而是因为我们说得太多了。

或许我们忙于让孩子接受我们的观点,而没有真正倾听孩子的想法

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家长,要多倾听、少解释。

当孩子年龄大到足以向我们解释其为何不高兴或生气时,问题就变成了他们对于向我们坦承原因是否感觉足够安全。

我们的工作就是创造这种安全感,不加评判地倾听,确保他们知道自己不会因为告诉我们他们做了什么而惹来麻烦,或者因他们的感受而受到指责。

害怕被评判的人一定会更不愿敞开心灵和你沟通,因而你也就越不容易得到能够理解问题根源所在的必需信息。

所以重视这条原则——“少说、多问”——有助于成为一个更好的家长、配偶、管理者或朋友。

应用得当,它可以帮助我们变得对孩子更热情、更支持。

9,记住孩子的年龄

不同手段应用于不同年龄的儿童。

我们对孩子采用的育儿技巧也应该随着他们的成长而有所改变。

控制型家长倾向于寄予孩子不切实际的高度期望,部分是因为他们不理解这些期望到底有多么不切实际。

我们必须让自己的期望值符合他们力所能及的行为。

10,在符合事实的前提下以最好的可能性看待孩子的动机

假设越负面,我们就越容易对孩子施以不必要的控制。

*用好的价值观去揣摩孩子的动机就会帮助孩子建立好的价值观-,他们会因而认定自己身上什么是最好的,并努力不辜负我们对他们的信任。

孩子的调皮捣蛋通常可以被解释为只是缺乏做事技巧或指导,来源于想要探险的单纯欲望,却没有能力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

仅仅由于孩子的行为会对你产生负面影响,并不意味着那就是他的意图。

这条原则对于低龄儿童尤其重要,他们看起来不良的举动实际上可能要归因于其年龄(因而我们的积极假设很可能是准确的),他们的自我感觉正在形成(因而我们的假设,无论积极还是消极,对他们影响更大)。

然而即使是高龄儿童,我们的第一反应也不应该是责备:“哦,你肯定是做了什么让他恼火的事。”

相反,我们需要同情孩子,并试图理解孩子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行为。

11,不说没必要的“不”

要意识到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有能力预料和避免危险-的发生。

当然,如果他们获得了他们所需要的支持、信任和尊重,会更容易建立这种技能。

尽可能在任何时候说“是”,它应该成为家长的默认反应,这样你需要很好的理由不答应孩子提出的事,或干涉阻止他们的行为。

我们不要对孩子过多且不必要地说“不”,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安排和需要就不重要。它们也重要,但不至于重要到令我们无缘无故约束孩子、禁止他们尝试做事。

帮助孩子准备应对“真实世界”挑战的最佳手段是让他们经历成功和喜悦,人不会因为童年时被故意制造不愉快而变得更有能力应对不愉快。

执行一系列永无止境的禁令是很难做到的,这会产生一个两难境地:

一方面,我们会感觉被迫退让,最后让孩子随心所欲,结果就是我们在真正必须设定界限的时候孩子不再拿我们当真;

另一方面,我们会拒绝变通,因而花大量时间与孩子处于冲突状态,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极度的不愉快。我的建议是:随机应变。

如果不是绝对地迫不得已,请不要说“不”,思考你所说的每句话的理由。

12,不要那么死板

无效养育模式的特征就是愚蠢的始终如一!

在特殊日子里忽略规则、偶尔不遵守上床时间、某些情境下放宽在客厅吃东西的禁令。明确告诉孩子这只是个例外,而不是常规,但不要因为害怕“打破先例”而不敢做一个灵活变通、应变自如的家长。

当我们以解决问题而非惩戒违法的态度看待问题时,很神奇,所有的人都不再紧张,不再步步为营,不再有压力坚持对“正义”的统一定义(“只要发生这种情况,就必须予以那个反应……”)。

对于孩子来说,有时看到成年人之间的分歧是很健康的,有助于强调我们都是人类,同时也让我们向孩子演示,人们如何在尊重的基础上解决分歧,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会干脆容忍分歧。

13,不要匆匆忙忙

当时间不够时,家长容易施用控制手段,在公共场合时也一样,这二者联合起来则简直能要人命。

如果你后退一步,给孩子一点时间,他们通常会从对抗情绪中缓过劲儿来。

不过你要意识到,即使允许孩子决定何时服从,你还是在向他们强加自己的意愿,因此这种技巧不应该被不加区别地运用

与其试图改变孩子的行为,倒不如改变环境。

如果你预见到孩子很难安静地坐着(例如,在餐厅),那么就随身带些书、玩具或其他可以转移他注意力的东西,而不是对他施以重压,让他自己守规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条件养育》13——无条件养育原则细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dk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