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育儿成了周围的同事和亲戚们经常谈起的话题之一。现在是孩子们上学辛苦,个个亚历山大,家长们更是心力交瘁。
我有一表姐为了孩子,成为全职家庭主妇,除了要管小孩的三餐营养搭配,每天还要帮他检查作业。小孩升初中的时候,表姐不仅搜集了周围所有培训机构和市里所有重点中学的信息,还对此做了横向纵向详细的比较分析,也难怪表侄可以不负众望考到当地最好的中学。
我有一朋友小孩刚买一岁,就已开始计划不惜重金购买学区房方便小孩今后可以上一个好一点的幼儿园和小学;我还有一表哥,女儿成绩一直不好,即使表哥每次都会不惜代价把她转到当地最好的学校。今年女儿高三了,他又把她调到省会城市的一所专门的补习学校,昂贵的报名费用,全封闭的管理模式,最丰富的营养搭配,每堂课都有班主任监堂,只为了可以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
同事A说自己的小孩上幼儿园,时不时会有一些活动要求家长参与,偶尔是拿食物去完成一幅画,偶尔是和小朋友共同去做一份精美的成长手册,说是小朋友的活动分明是在看谁的家长更有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事B说自己的小孩上小学,数学老师会要求孩子的家长根据当天的教课内容给自己的小孩每天出三道同一类型的题,英语老师偶尔还会要求家长给孩子做小卡片,编简单的对话。(这哪是教孩子,分明是折磨家长,这样可怕的素质教育。。。)
上大学时我也曾给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当过家教。男孩上幼儿园,暑假时间他的妈妈给她报了书法班,街舞班,还又额外请人给小孩教数学和英语。他每一天的时间有多一半都是被安排好了的,玩的时间都是固定的,你能感受到一到休息玩耍时分,男孩一双期待已久的眼睛马上就亮了,瞬时恢复自然的天性。
这些都是我所遇到的听说的最真实的故事,就是这么夸张而让人咋舌。即使当事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也只会笑笑说“现在竞争这么激烈,谁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到起跑线上呢?”
是呢,早做准备总比晚做准备强。所以好多小孩被过早地放进幼儿园,即使他们还没有可以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好多孩子被迫报了好多补习班,兴趣班,即使他们已经精疲力尽,只想好好过个假期;好多孩子被寄予众多期望,送进拥有最完善设备,最优秀老师,最高名校升学率的重点学校,即使他们更喜欢也更适合待在没有压力的一般学校。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我是生你养你的父母,因为我为你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我认为这样做就是对你最好的选择,所以我可以完全替你规划未来的生活,不管你喜不喜欢,不管你愿不愿意,哪怕是缺失一个天真无邪,自由不羁的童年,哪怕是剥夺你没有前途的喜好。
而这真的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吗?
一个人的童年有多短?一个人的少年和青春时期又有多长?这原本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这应该是和小伙伴一起嬉戏玩耍的时刻,这应该是我们随意发挥想象,无拘无束的时刻,这本应该是生命里值得珍惜的一段美好时期。当年迈的你回忆起自己的匆匆岁月,你愿意想到的只是无尽的题库,作业和沉闷的补习课吗?孩子们今后有大半辈子的工作时间,需要为生活和未来辛苦地打拼,就不能允许他们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段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吗?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曾用一段话阐释过教育,他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 现在的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能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可是还有多少人是真心觉得考试和分数,成绩和名校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元素?毕业之后,你还能记得多少曾经学过的知识?把当年的高考试卷摆在你面前,你还有信心达到当时的成绩甚至只是及格吗?你不能,你明知道这些只是测试教育成果无奈而又最公平的的一种方法而已,可你还是把过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这一点上。你不会对他说看那个给老奶奶让座的哥哥有多棒,或者你也可以学学中途辍学的比尔盖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多时候你只会讲,看看班上的某某某又拿了第一名,学学人家某某某学习用功终于考上了清华。
曾经经历高考,经历应试教育的你明明知道成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可是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日渐优秀,看着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优胜劣汰,看着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你慌了,你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怕他输给别人,于是想方设法给孩子一个你所认为的最好的学习环境和选择,以为这样就为他铺平了道路。可是你真的就对自己的孩子这样没信心,不相信他可以靠着自己走出一个同样灿烂的人生,或好或坏。人各有命,你又怎能只靠这些外在的因素就去尝试改善一个人未来的人生轨迹,没有人有这个权利和能力,即使你是他的父母。
孩子是上天馈赠的礼物,却不是独属于你的礼物,他属于他自己。
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不如多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去问问他内心里最渴望的是什么;不如去用心教育他如何做一个更有素养和人文精神,更好的人,用你这棵树去摇动他那棵树,用你这片云推动他那一片云;也许你会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和一个更好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