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持续不断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王纪琼
分享一:
在亲子沟通的时候,家长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车论战。”
车轮战——比如孩子不想做某件事,家长没有办法说通,于是找来老师、亲戚、朋友、孩子的同学等关心孩子、轮番上阵给孩子做工作,以至达到家长的想法。
回忆:妞上小学3年级的时候,在外面上英语辅导班,因为那里的老师要求非常严格,背不会单词和书 ,不允许回家,所以孩子很排斥那种学习分文,不想去上,但是那个时候我没系统学习,只是觉得孩子课外辅导班要坚持,必须要上,我软硬兼施,孩子还是不想去,于是我就找到她的课外班老师、还有她关系好的同学,给她做工作,孩子不仅没去,反而更加反感。
分享二:有研究表面,在沟通时,人们从直接传达信息的语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话中,所获得的信息大约占30%,而从非语言信息,如眼神、动作、语气等中,获得的信息大约占70%。相对成人来说,孩子更为敏感。所以家长即使不说,孩子也很容易能捕捉到家长内心的想法。
语言提升:1、和孩子约定好的下午出去玩,必须天黑之前回家,今天妞妞好不容易放假没上晚自习,妞想约着小学同学出去玩,但是时间已经9点了,妞很不好意思的过来和我商量。详细问了去哪,和谁,几点回来?同意妞出去了。当时应该多表达下感受:谢谢你能够和妈妈好好商量,表达了你的想法,我们约定的是天黑就不出去玩乐,但是妈妈知道今天和小学同学约一起,很难得,妈妈得知道你和谁去,去哪,几点回来,妈妈几点给你打个电话?
2、昨天妞说,在学校头有点晕,想吐,然后给老师说,想请假回来,老师让妞先去医务室量体温,量了体温不烧,于是老师就没同意她回来,说回去了也是吃药。然后妞就没有回来了。听完后我当时没接上来,只是笑了笑。事后我反观自己的内心,为什么当时我不知道怎么接话呢?因为我的内心是赞同老师的做法的,不发烧就不用回来,但是我又不想这么直接表露出来,内心还有一个声音,如果确实很难受,也不烧,但是老师不让孩子请假,孩子会怎么办?会不会受罪?写到这里,让我想到院长说的,这是不是自寻烦恼了,孩子打个喷嚏,家长就拉肚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