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插画大师科奇·保罗曾经说过:“我认为绘本适合0到99岁的读者。”这是因为,绘本图画精美,内容丰富,可以匹配众多读者。对小学生来说,经常读绘本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提高审美能力,激发想象力,是一次全方位的学习过程。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在阅读中要鼓励孩子多看多想,引导孩子在学科融合中探索绘本的魅力。
什么是学科融合呢?在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科融合”就是引导孩子以语文学习为基础,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开展跨学科学习,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其他学科、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探究活动;注重真实情境中的活动与体验、问题与探究、设计与表达。好的绘本必定不会是一个枯燥单一的故事,而是可以从多个方面给与体验的综合体。下面我们以《百年大前门》为例来探索绘本中的学科知识融合。
[if !vml]
[endif]
首先,在阅读中,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内容。读一本书,要知道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或介绍了一种什么现象、什么事物、哪里的景物;在讲述或介绍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和描写方法。这是语文阅读理解中常见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比如《百年大前门》,这本书讲述了大前门的位置、构成、作用以及“前世今生”。大前门的历史也是北京城的历史,风风雨雨六百多年,可写的事情很多,作者重点讲述了清末和民国初期发生在大前门的故事。在这期间,大前门几经损毁与修缮,它的遭遇代表了当时国家命运的沉浮。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北京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发愤图强,大前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作为一个代表性的建筑,怎么清楚有序,生动简明地向小读者介绍出来呢?
书的标题中,“百年”限定了“时间区域”,省去了大前门的建造过程及后来一段时间的故事,节省了笔墨,在选材上更具有教育意义。在叙述中,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时间为线索,选取典型事例,娓娓道来,仿佛一位耄耋老人在和我们倾诉百年的沧桑。在语言方面,书中的句式流畅生动,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对大前门深厚的情感。如,清末,“我在接连而来的灾祸中变得残破不堪”,“接连而来”“残破不堪”写出了大前门的命运多舛以及无力改变命运的悲愤。到了新中国,作者则用“红旗舞动庆新生,古城沐日展春潮”的对偶诗句,生动欢快地展现出新中国的人民欣喜的心情,勃发的干劲以及扬眉吐气的自豪感。“火树银花不夜天,千家万户尽欢颜”写出了人们的幸福生活和快乐的心情。
其次,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读。大前门的历史是中国百年历史的缩影,是那个时代的见证。从大前门的叙述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整理出和大前门有关的历史事件:徽班进京的缘起是有位江南盐商为了给乾隆皇帝庆祝八十大寿;北京很多老字号开在大前门附近;1900年义和团火烧洋药铺,大前门的箭楼被毁,进而爆发了著名的庚子事变;1900年8月八国联军以军事行动侵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离;1903年修建正阳门东车站,三年后车站建成;1924年,有轨电车通车;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中国人们从此站起来了;2008年,北京召开奥运会……一桩桩,一件件,大前门目睹了一个个重大的历史时刻。阅读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各个渠道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深刻理解中国近代史,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树立好好学习,建设祖国的信念,实现中国复兴的伟大梦想。
再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建筑这个角度来读,充分体会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大前门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它“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是内城与外城的交汇点;”它造型庄严,气势凝重,曾是北京内城“京师九门”之首。这样有特色建筑,不能停留在了解皮毛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什么是箭楼、城楼和闸楼 ,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还要知道什么叫五牌楼,有什么作用;了解什么是瓮城,瓮城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在书中找不到答案,可以仔细阅读关战修老师的《细说大前门》。在这个补充资料中,我们会知道更多关于大前门和中国古代建筑的知识,从而感叹老祖宗的高级审美。看到这样精美的建筑,你是不是能想到故宫、颐和园,想到更多古代的优美建筑?了解古建筑,保护古建筑,让中国古建筑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
最后,我们可以从美学角度来解读绘本。绘本又叫图画书,什么是图画书呢?“它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图画读物’‘图画故事’‘连环画’‘小人书’,也不同于带插图的书。在图画书中,图画是主体,具有讲述故事的功能,它本身就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图画在绘本中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中要充分发掘图画的作用,从多角度欣赏绘本中的画面美。
在《百年大前门》中,每个画面都采用了大跨页形式,充分显示出大前门的恢弘气势和庄严稳重的风格,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力。“精湛的画工融合中国传统画的写意艺术与现代绘画的写实风格”,让你在翻动页面时就好像看一帧帧电影,演绎出中国的近代风云。
在色彩的运用上,作者也别出心裁,用颜色的变化展现出大前门的沧桑和绘者的心情。如,在正文第一页概括介绍正阳门的时候,“大前门”作为紫禁城的一部分,出现在画面的左手边最低处,整个页面的背景色是代表皇权的黄色;“走龙车”和徽班进京演出的时候,画面色彩艳丽,显示着大前门的气派和繁华。到了义和团的时候,作者没有画蔓延的大火,只画出了浓重的黑色烟云,给人沉重的压抑和危机感,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意味。在讲述城楼的损毁和修复时,画面颜色的饱和度降低,就像老时代的默片,无声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从北京和平解放到现在,颜色一下子鲜艳亮丽起来,画面整体看起来喜气扬扬,充满生机和希望。火树银花的粉红,动车奔驰的亮黄和大块的橙黄给人以温暖和快乐;奥运会夜晚的蓝色深邃悠远,给人和平安宁之感。每一幅画面拿出来都能作为屏保独立成片。
仔细观察,你还会发现,画面上有很多文字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比如“图画中箭楼报厦的箭窗数量不一样”,这是因为在损毁和修复之后,实际的数量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在大火中的画面中,有雨燕从大火中飞出来,这与书的最后,大量的雨燕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画面相呼应。新中国成立后,徘徊在大前门上空的白鸽代表着中国人民对和平和幸福的追求。找出画面中的小细节不仅对图画的美有了深刻认知,还让学生体会到认真观察的成就感。
好的绘本文质兼美,图文高度融合,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中,不能只走马观花地看故事,还要从学科的专业角度分析内容,多角度扩充知识,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科融合和美学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统一和强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