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申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泱泱华夏,孕育了传承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
在世界文明交汇共生、相得益彰的今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中华文明史诗纪录片——《中华:龙的传人》,6月2日起于北京卫视播出。
纪录片的起始,说到“我在五千年前等你”。
我们文化的源头,起于5000年前的尧舜禹。
真正的考古挖掘,证明王朝的存在,是二里头遗址——夏朝。
二里头遗址,被誉为最早的中国;宫殿群的布局结构,遵循对称的设计方式。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美学追求,但对称之美,穿越了历史长河,经久不衰。
然而二里头遗址,虽然是开创,只是一个起始。
上古的重头戏,在于商朝。商朝有早商、中商、晚商。
早商的遗址,就在郑州商都遗址。著名的殷墟,则是晚商遗址了。
有幸,到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一游,被早商的宏伟所震撼。
01 郑州商城遗址博物院概况
郑州商城遗址博物院,位于郑州老城管城区,周围交通方便,有地铁和公交直达。
博物院,外观是宏大的抽象几何石砌,给人以莫大的震撼和想象。
阳光徐徐的照耀下,使金黄的巨型石块,更给商都遗址涂抹上一层厚重与神秘。
同时,也使整座博物院,仿佛一个沧桑巨人张开双臂,在迎接着每个人,走进那尘封了3600多年的神秘境地。
总共有面积5500平方,共三层,由一个序厅(大堂)和五个展厅组成。
走进博物馆,仿佛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
青铜器、石器、陶器、玉器、骨器等,这些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都在诉说着远去商朝的故事。
特别是青铜方鼎,简直就是青铜文明的瑰宝,让人叹为观止!
博物院的旁边,有个商都遗址公园,同样是开放的。
浏览完了博物院,到公园中留恋小憩下;,到这里,对商文化会有更深的体悟。
02商朝诞生与商都迁徙
商族的源起
商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族群。契是商族的始祖。
契的母亲名为简狄,为有娀(song)氏的女儿,帝喾(ku)的妻子之一。
据传,简狄等三人在外沐浴,有玄鸟(即燕子)飞来,简狄因吞食鸟卵而有孕,生下了契。
契长大之后,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商地,赐姓子。
此后,“商”不但成为了族群的称谓,也是商王朝国家名称的由来,而玄鸟则成为了商人族群身份认同的象征。
据传,商族起源于东方(今豫东商丘一带)。
商王汤是契的十四代孙,是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任用伊尹、仲虺(hui)为相,与其他部族联合,商族日渐强盛。
夏桀无道,汤亲率商军,西进伐夏,鸣条一战,夏朝覆灭。
汤定都于亳(郑州商都遗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国家。
郑州成为商王朝的开国之都,成为当时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
后来,由于社会变迁和发展,到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安阳)。
商族的迁徙
根据传统文献与考古学,对商人立国之前居地的探讨:
商的祖先,正是逐渐由北(东)向南(西),进入中原腹地,灭夏建商。此后,开启了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也许跟商族的民族性有关,他们多次迁都。商族是游牧民族。
先是亳都,之后有嚣都、相都、耿都、庇都、奄都、殷都;最后的殷都,直到商朝终结。
商朝都城遗址,以郑州老城为中心,分布总面积超过25平方公里。
有宫殿区、贵族和平民的居住区、手工业作坊和墓葬区,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完整、建筑规模宏大的商代前期都城遗址。
它奠定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是古代中国王朝都城典制的开创之地。
虽然商都遗址的发掘,使我们接近了商朝,但还有许多商朝未解之谜待发现。
商朝未解之谜
那些商朝的未解之谜,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努力,比如:
郑州商代都城为何废弃了?为什么晚商时期内城没有人居住活动,只在内城外发现少量居址。内城是禁地吗?
又比如:
发现的作坊,只有铸铜制陶和制骨作坊,还有没有其他的手工业作坊、工作坊,它们分布在哪里?
郑州商代遗址,已经发现的两个铸铜作坊,以铸造兵器和工具为主,大型青铜器铸造作坊在哪里?……
03 文脉的绵续不绝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的发现,奠定了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重要基石。
数千载以来,它不断哺育着,郑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城址不移、人脉不息、文脉不断,衍生出多彩瑰丽的名胜古迹。
灿若基河,辉比日月,为中国文化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和气质。
我们要在回望历史时,要总结经验,历兵秣马,以再启征程。
商王朝的辉煌,展现了中华文明的风采,奠定了5000多年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基石。
巍巍商都,正闪耀着中华历史文明的光彩,点亮当今、照见未来。
实际上,夏商周三朝的时间,加起来有1800年左右。
而从秦到大清覆灭,有2100多年。
等于说,上古的历史,跟封建王朝相差无几。
商朝处于中间,重要性不言而喻。
商朝的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它奠定了汉字的基础。
我们现在常说生意人为商人,这里的商,同样源自商朝。
商朝的文化,对周朝也影响巨大。而中华文化源自周朝。
可以说,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网友评论